惊厥宜疏调督脉清热镇痉

临床见症:此病发作骤然,短时的意识丧失,手足抽动,两眼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口角牵动,口吐白沫,有时大小便失禁。发作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如见呼吸浅促,口唇发绀,甚者可能窒息而亡。如属一般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发作仅一、二次,搐搦时间短,热退则惊止,不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果惊止而仍昏迷,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之感染。

惊厥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而出现的突发性、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并伴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可分为发热惊厥和无热惊厥。发热惊厥多为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类脑膜炎、脑炎以及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破伤风等)引起。无热惊厥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婴儿抽搐症、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脑瘤、脑血管意外、癔病、癫痫等。

中医学多将此病列为“痉病”、“惊风”和“外感热病”、“破伤风”等病的内容。李氏认为是由于十二经之经气厥逆、紊乱,或高热伤阴,引动肝风,或气逆痰壅,窍络被蒙,经筋功能发生异常变化而致。而“惊风”证则多见于小儿,大多由外感热病所致。

治疗:以疏调督脉为主,发热者佐以清热,无热者佐以镇痉。

取穴:发热惊厥者:印堂、太阳、四缝、十宣、大椎、身柱、曲池、合谷、劳宫、外关、涌泉;无热惊厥者:大椎、筋缩、后溪、阳陵泉、身柱、合谷、太冲、人中。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四缝、十宣、大椎出血,余穴采用中强刺激,多不留针。如效不显者,再针之。

李氏强调,为防止窒息和损伤,让病者平卧,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进一步查明致病原因,危重者一定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慈颜对患者妙手运金针——针灸学家李梅村》。黄选玮 整理
2
本条ID:1417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