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之法分深浅

李氏擅用透穴针刺法治疗吐利、便秘、心胸疾患、腹痛、水肿、膝痛、痿、腰腿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外感咳嗽、眩晕等,疗效甚佳。透穴针刺法分为两种,即直透深刺,横透浅刺。

一、直透深刺法

直透深刺多用于四肢肌肉较丰满之穴位,如支沟透间使、内关透外关、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等。

1.支沟透间使主治吐利便秘

本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致。取支沟透间使是以阳经经穴透阴经经穴。二穴均为五输穴中的经穴,有从阳引阴之意。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间使属手厥阴心包经,二经互为表里,透刺可疏调两经经气,使三焦气机升降和顺,则吐利便秘可愈。

2.内关透外关主治心胸疾患

心胸疾病指心包、三焦经气失调所致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一些功能性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胃神经官能症、心神经官能症等。外邪侵犯两经,加之情志郁而不达,经气失调,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胁肋疼痛等症。内关透外关,以阴经透刺阳经,乃从阴引阳之意。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阴维脉相通而主里;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与阳维脉相通而主表。透刺二穴可协调表里经之经气,使郁气得疏,经气乃调。

3.阴陵泉透刺阳陵泉主治腹痛、水肿、膝痛

如属气郁、食积、湿热、痰结等所致之腹痛(如肠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可采用五刺中的输法(强刺激)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痰结。如脾阳虚弱,虚寒内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可用徐疾补泻法温补脾阳,使脾运湿祛,而水肿自消。如因风寒湿侵袭,或湿热流滞,或挫跌伤以致气血瘀滞,经脉不畅而痛者,透刺可愈。阴陵泉为脾经合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筋之所会,透刺之可疏通经腑之气,使脾胃得运,腑气得通,气血流畅,其病乃瘥。

4.绝骨透刺三阴交主治痿躄

痿躄主要是由于肝肾精气虚亏,筋脉失养所致,治以绝骨透刺三阴交,用补法可愈。因绝骨属胆经之穴,又为髓之所会,髓为肾之所生,骨之所藏,补之可充髓壮骨。绝骨又为三阳之大络,刺之可调整足三阳经气而舒筋壮骨。三阴交属脾经,为脾、肝、肾三阴之交会,透刺可补三阴,使其血旺、髓充、筋柔而痿躄自愈。

5.昆仑透刺太溪主治腰腿痛

腰腿痛多因风、寒、湿之邪流注于经脉,痹阻不通所致。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五输穴之经穴,具有通行气血,疏经活络之效。常用于治疗其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病痛。太溪为肾经之原穴,具有补肾强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腿痛。李氏多采用昆仑透刺太溪治疗腰腿痛。根据其不同的病因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从而达到疏经活络,强腰壮肾,解除疼痛之目的。

二、横透浅刺法

横透浅刺法主要用于头面部及四肢肌肉层较薄的穴位。如头部的曲差透刺头临泣,面部的地仓透刺颊车,阳白透刺鱼腰,左右透刺至攒竹、丝竹空,四肢部的列缺、太渊、太冲透刺涌泉等。

1.曲差透头临泣主治偏头痛

风热上扰少阳,侵及太阳经脉,以致经脉阻滞而偏头痛者,以曲差透刺头临泣,用平补平泻法治之。曲差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穴位,借膀胱经的支脉和膀胱经相交会,头临泣又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阳维脉的会穴。针刺曲差可疏通足太阳经气,泻其足少阳胆经上扰之邪气,透刺头临泣可祛风散热,则头痛之疾可以获愈。

2.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左右透攒竹和丝竹空主治面神经麻痹

穆某,男,62岁,干部。3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面颊不适,含水漱口时漏水,即于某医院神经科就诊,诊为“右面神经麻痹”。本院诊为“周围性面瘫”,治疗3月余,疗效不满意,遂于1992年6月6日求治于李氏。诊见:右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右面肌松弛,嘴角向健侧,鼓腮漏气,右颊仍滞食,口唇下垂,舌脉无特殊。李氏即采用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左右透刺攒竹、丝竹空,隔日治疗一次。治疗7次后患者额纹恢复,眼能闭合,不流泪,鼻唇沟加深,再经5次治疗后其症大减,后经9次治疗调整其病获效。

患者年逾花甲,且因病程较长,致脉络空虚,风邪侵袭,阻滞经脉,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地仓透颊车为沿着经脉走向透刺,取“随而济之”之意以扶正祛邪。地仓是胃经和阳跷的会穴,颊车亦属胃经,针刺地仓时针尖顺本经横浅透刺颊车,助其经气宣导。阳白属足少阳胆经之会,又是阳明、少阳、阳维脉之会。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之穴。诸穴合用,并予透刺,可加强其疏散面部风邪之作用。尽管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仍能透刺二十余次而取效。李氏说,他在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中,透穴针刺比常规针刺治疗面瘫的效果较优。

3.列缺透太渊主治外感咳嗽外感

咳嗽通常为外邪壅遏肺气,宣降失常所致。取列缺透刺太渊,亦为随经脉循行而针以解表宣肺,使邪从外解。列缺为肺经络穴,肺主气,大肠主传导,肺经实则应泻大肠,故肺气壅遏的表实证当选络穴列缺,取其上宣下泄之功。顺经透刺肺经原穴太渊,以增强宣肺降气之效,加大发汗解表之力,使邪从皮毛而外泄,一针透刺原络两穴,故表实证的外感咳嗽自除。

4.太冲透涌泉主治巅顶头痛和眩晕

巅顶头痛和眩晕多属虚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如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太冲系肝经的俞穴,也是原穴,涌泉系肾经的井穴,透刺此二穴可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上病下治,头痛可愈。留针时可嘱患者自行活动足趾,以自觉舒适为度,增强其治疗效果。

透穴针刺法是一种一针多穴或一针多经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即有“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合谷刺,左右用针如鸡足然,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盖脾主肌肉,故为脾之应也”的记载。恢刺、直针刺、合谷刺均指针刺的深度和方向而言。李氏指出临床除应掌握病因病机、熟悉经络、腧穴外,还必须掌握透刺上下相通,迎随逆从,内外相应的特点,才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百症赋》)。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慈颜对患者妙手运金针——针灸学家李梅村》。黄选玮 整理
2
本条ID:1417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