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外治,内服外用双管齐下

外治之法,古已有之,如脐疗法即源于《内经》,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阐述有敷、熏、蒸、洗、塞、鼻吸、罨……等外治的十七种方法。外治方法,同样是在内治理论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用之药,所异者法耳。”该书不但是中医外治的专著,而且其中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前人治黄疸,用百部根放脐上,酒和糯米饭盖之,以口中有酒气为度。又有用干姜、白芥子敷脐者,口辣去之,则知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中”。

一、治疗机理刺激作用:

外治法可以对体表的穴位、感受器和其他感官产生物理的、化学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作用而对内脏的阴阳气血产生治疗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全身性反射,节段反射,轴突反射等神经反射而作用于内脏;通过血液、淋巴、激素、免疫系统等体液装置的参与而完成;中药的挥发成分还可通过嗅神经直接传至大脑发挥调节作用。

药效作用:外治药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而产生相应的药理性治疗作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发挥药效而达治病之目的。60年代后国际上兴起的透皮吸收理论及随之出现的各种透皮制剂证实了我国古代关于药物可以透皮吸收的论断。

二、内病外治

内病外治的特点是,扩大给药途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药效持久,副作用小,对某些疾病实优于口服给药。李氏对内病外治临证遣药颇多卓见,试举两则以证。

1.芒硝拳参醋糊剂治肠痈:以芒硝50克,拳参(研末)25克,食醋80ml调成糊状,敷于回盲部,日一次,治疗肠痈未成脓期。

芒硝味咸性寒,入胃及大肠经,有泻热、润燥、软坚作用。《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其“治热淫于内,去肠内宿垢,破坚积热块”。《梅师集验方》有“治火丹毒,水调芒硝涂之”的记载。拳参性凉,味苦,有清热镇惊,理湿消肿的作用,《中药志》载其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现代实用中药》称“外用治痔疮肿疡”。食醋味酸苦,性温,有散瘀消肿作用。用醋调和二药,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

2.芒硝盐散剂治关格小便不通:芒硝、食盐等分混匀后填入脐内,外用白绵纸搓成2mm粗,直径2cm的绳圈围住,再用清水滴于药末上,保持湿润,以不外流为度,并随时观察,干后再滴水,治关格小便不通。

《肘后方》“以芒硝三两,纸裹三、四重,炭火烧之,内服治关格大小便不通,胀满欲死”。《证治要诀·癃闭》治癃闭“乃令其以盐填脐,更滴之以水”。李氏基于:“脐为空窍,是人体与外界相通连的孔窍”的认识,巧妙地将两药合用,改用外治法治疗内病而收捷效。

三、内外合治

由于某些疾病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出现的“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之象,李氏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有的疾病因患者体质较差,不能使用峻药内服的,也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缩短疗程,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效果。如:

1.痄腮:李氏治一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的患儿,采用内服普济消毒饮化裁以去蕴结于少阳和厥阴之热毒,外用生大黄、冰片、食盐、仙人掌共杵为泥,合蜂蜜为膏,敷于患处的方法,该膏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作用,结果数剂而愈。

2.无头疽:李氏治无头疽,除用仙方活命饮或神功内托散等辨证内服外,常配以吴茱萸散外敷。该散由吴茱萸300克,配荜拨、细辛各100克组成,研末调醋外敷。方中吴茱萸大热能助元阳,安五脏而逐沉寒痼冷,辛香能行气血,升清阳而达郁毒宿邪,苦降可泄浊阴,破结滞而除伏痰停饮,配荜拨以温中阳,化寒痰而行气化瘀,细辛以透肌肤,通经络而去腐生新,三药合用,内可补命门培脾土而温运气血,外可散邪毒破痰结而逐瘀排脓,故能使未溃者由里达表而消散,已溃者毒消脓尽而愈合。

3.肝硬化腹水:李氏治疗正虚邪实,体虚难胜峻逐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除以软肝化症汤等内服外,另将甘遂研末调蜜外敷脐部。脐之经穴名为“神阙”,属任脉,任督相表里,脐又为冲脉循行处,冲、任、督“一源三岐”,三脉经气相通,本于十二经脉之间,联络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药物通过脐部,可使药理作用直达病所。调蜜外敷,一为赋形,二可缓和药性,使甘遂的峻下逐水作用减缓,做到利水而不伤正,所治多例,均收佳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研《伤寒》擅治肝病的李昌源》。徐学义 整理
2
本条ID:1417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