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琐谈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怎样对冠心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则成了我们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是心脏自养动脉(即冠状动脉)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脂质淤积过多的疾病,结果为冠状动脉管内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而影响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营养供应。病人在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的感觉,但是当处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迎风走路、吃得过饱的状态下,需要心脏加强工作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时,由于管腔狭窄了,供血不能满足要求,便产生暂时的心肌缺血,这时病人就会感到胸闷、胸部受重压或紧束的感觉或疼痛。医学上称“心绞痛”,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塞。

《内经》曰:“人生四十,阳气自半,六十,心气始衰。”说明人年老阳衰往往是40岁后,先有肾气不足,继则心阳衰减,气血循环功能降低,心脉容易痹阻而发生心病。因此,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心、脑、肾及周围血管逐渐硬化,是人类走向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所以我们也称冠心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

人体为了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在40岁以后有一个内环境的改变过程,这个改变我们称它为“更年期”。在更年期里,人体为适应行将衰老的必然规律,进行着全身性机能和内分泌方面的调整。比如,女性即会出现发胖、浮肿、月经紊乱和绝经;其他方面的改变还有情绪紧张、心慌、恐惧、忧虑、多疑、烦躁、血压波动等,我们称它为更年期综合征。男性由于生理特点的关系,更年期症状表现得不明显。但在此期有为数很多的人逐渐发胖起来,我们常称作“发福”了。如果我们注意观察40岁以后的男女,大多数人都有发胖的倾向。精神、气力开始衰减,青春时期的健美体型也开始遭到破坏。这是因为以上的多种因素引起了脂质代谢紊乱,脂肪在皮下和腹腔里的沉着引起的。它与我们所说的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这一客观规律,患了冠心病的人就不会感到大难临头、惊慌不安了。因为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不仅和年龄有关,还和人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饮食习惯以及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早就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度百岁乃去”,说明了饮食调节适当、注意锻炼的人,是可以减慢衰老、延长寿命,甚至活到百岁的。人群中一些热爱体力劳动,不吃大量肉类的人,他的动脉硬化现象可能来的较晚。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年近古稀的老人,动脉硬化尚不明显,这是因为体力劳动可使胆固醇下降,延缓动脉硬化的到来。但是不喜欢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又十分紧张,并且贪食肉类食品的人,即使年纪很轻,也可能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甚至出现明显的症状。因为紧张的脑力劳动、过多的肉食可使胆固醇升高。以上说明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和人体的生长衰老规律有关。但是人们对衰老和疾病的发生不是束手无策的,注意调节饮食,加强体质锻炼,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措施,是延缓衰老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防治冠心病的过程中饮食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临床常见的情况有两种,有人认为动物脂肪是引起冠心病的唯一原因,从此禁食一切肉类食品,甚至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把自己的饮食范围压减到只吃几种蔬菜的地步。这一错误观点的形成与不加分析使用国外文献资料有关。西方医学文献中,针对他们的高动物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现状提出了控制动物脂肪饮食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们有些医务人员与病人,不顾我国多数民族和人民饮食以淀粉为主、肉类为辅的饮食习惯,生搬硬套国外低脂饮食观点,要求大批病人不吃肉类食品。结果,使机体不能得到应有的蛋白质、脂肪和必需的热量。好比火炉得不到新煤,火力大大地减弱了一样,“养”得人体脏腑机能衰减,免疫机能下降。即使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症状能够得到暂时缓解,但病人可能因贫血、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冠心病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人体的内在因素。我们知道,人体内存在着糖、蛋白质、脂肪三者的同化与异化作用。由于这一作用,在人体内分泌调节发生某种变化时,就会把人们摄入的糖类食物转化为脂肪。这一现象在人体走向衰老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很多长期不吃肉类,把淀粉食品作为唯一饮食的病人,多年后并未能满意地减轻体重和克服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症状,养得身体极度衰弱,精神负担十分沉重,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冠心病患者的饮食问题呢?我们说,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把控制脂肪饮食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达到我们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目的。例如,年过40的人出现肥胖,体重增加,则应注意少吃过多的动物脂肪,如肥肉、各种动物内脏、骨髓、猪油、鱼子、蛋黄、奶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对那些喜欢食用大量脂肪食物的病人则要嘱咐他们减少吃动物脂肪食品,并严禁暴食,以免诱发心肌梗塞或心绞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而对那些没有高脂肪饮食习惯的病人,我们则应认真找出他们的病因,给予适当的药物、运动方面的治疗。对这种病人不应过分控制肉类食品的摄入,强制自己一点肉类也不吃,这样既不利于病,也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带来恶果。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和休息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临床上也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被诊为冠心病后,过分强调休息,反对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结果,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全身活动明显减少,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减退,特别是造成心脏收缩无力,心搏出量明显减少,全身血液循环缓慢,弄得病人稍事活动就心跳、气短、出汗,甚至连简单的生活小事也不能自理,以致有些病人只因为一般的感冒、发烧而发生心力衰竭。另一种是不考虑病人的体质和心肌受损情况,一味强调运动,不加分析地提出运动是治疗冠心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让病人坚持力难胜任的体力活动,如长跑、登山等。甚至在已发生心肌梗塞的情况下,违反应较长时间卧床休息的原则。冠心病患者的休息与运动,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病情相对稳定、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安排适当的活动时间,一般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2次为宜,做轻中度的体力活动,诸如气功、太极拳、甩手、踢脚,中长距离的散步、慢跑,以及慢步登山、保健体操等。同时,在这些活动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运动量要逐渐地增加,不可一开始就进行力难胜任的剧烈运动。

②有明显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心律尚未转复之前,不宜过早地进行活动量较大的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③运动量以周身发热,微微汗出为标准,不宜运动到大汗方止,否则,往往使心脏负担过重心肌劳损。

④应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运动的方式,比如春、秋可早起作户外运动。晚秋特别是严寒季节,则不宜作过早的户外活动,以室内活动为宜,防止感冒和因寒冷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坚持以上运动,可以锻炼机体,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质的沉积,减轻体重,改善冠脉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寿命的目的。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勤求古训重视实践的中医内科学家高尔鑫》。徐文龙 卢业苗 董昌武 田松 整理
2
本条ID:14156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