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一、分清标本,重视整体局部

周氏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邪内侵和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情志失调主要导致气机不畅,进而气病及血则血瘀;饮食失节则损伤脾胃,或造成脾气不足,或中气郁滞,二者均导致津液水湿输布失常而生痰浊,脾气不足还可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气不足;寒邪内侵,客于血脉,血泣不行而致疼痛;年老体衰,肾气不足,气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胸痹心痛。由此可见,以上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心肝脾肾等脏器的阴阳气血及经络功能失调,从而产生气滞、血瘀、寒凝等病理变化,痹阻心脉,发生“不通则痛”的胸痹心痛之证。如果气滞、血瘀等实邪痹阻进一步导致阳气不煦,阴血失濡,经络损伤,心失所养,则病变由实致虚,虚实错杂,除可发生“不荣则痛”之外,还可出现气阳虚衰或阴血不足的证候,甚至出现“亡阴”、“亡阳”的危候。因此,就标本而言,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邪内侵等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的病理变化,贯穿于冠心病的全过程,这是病之本;由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的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为病之标,标本相兼,虚实转化为病之变。

临证时,首当辨其标本虚实。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虚实两方面,一是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之实证;一是气阳虚弱和阴血不足为主的虚证。如虚实转化,或由实致虚,或由虚致实,则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其次,还要注意辨析全身证候和局部症状。冠心病的全身证候,既是机体阴阳气血失调的表现,又是局部病变在整体的反映。辨析全身证候对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的全身证候主要有气阳虚衰和阴血不足两方面。气阳虚衰者常表现为疲乏无力,汗出气短,精神疲惫,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阴血不足者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心烦失眠,唇舌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无力等。由于阴阳互根,气血同源,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阴病损阳,阳病损阴,从而形成阴阳两虚或气血两亏的病证。在临证过程中,除了着眼整体辨证外,冠心病的局部症状有时也会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影响整体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局部症状的辨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冠心病主要的局部症状为心前区疼痛。其疼痛发生的原因,不外本虚与标实。本虚,是因阳气温运无力,阴血濡养不足而导致的“不荣则痛”;标实,是因脏腑经络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邪气痹阻所导致的“不通则痛”。在疼痛的特点上,寒凝气滞的疼痛多急骤剧烈,喜热畏冷,脉象沉缓弦紧;气滞血瘀的疼痛多为胸胁满闷胀痛,或疼痛彻背,或放射肩臂,脉沉或弦;痰浊郁滞的疼痛多为闷痛,伴脘腹痞闷,舌苔滑腻,脉濡缓;以血瘀为主的疼痛多痛如椎刺刀割,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一般而言,疼痛属实证者,多急骤而剧烈;疼痛属虚证者,多缓慢而较轻,且伴有气阳虚衰或阴血不足的全身证候。

二、治以通补,明析缓急轻重

鉴于冠心病的病机和辨证特点,其治疗大法当概括为“标本兼顾,通补兼施”。然而,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邪、情志、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阶段所表现的轻重缓急也有所不同,非执一法一方能获全效。因此,应当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法。

1.心绞痛发作期:此期多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之标实之证,缓解疼痛,为其当务之急,治疗当以通为主。周氏常用理气活血、化痰宣痹、温阳宽胸三法,强调“以通为主”、“以通为补”。理气活血法,常选丹参饮、川芎、失笑散、当归、红花、郁金为基本方药。血瘀较重者,选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破血活血药。气滞较重者,选用元胡、沉香、冰片等药以理气止痛。

化痰宣痹法,常取《金匮要略》胸痹方化裁,以瓜蒌、半夏、桂枝、薤白、枳壳或枳实等为基本方药,酌加当归、丹参、红花、香附、郁金等活络理气之品。痰浊化热而见痰热证候者,多仿黄连温胆汤意,用黄连、竹沥、半夏、竹茹、胆星、菖蒲、郁金、枳实等药。温阳宽胸法,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良姜、桂心为基本方,或合冠心苏合丸、宽胸丸以芳香温通,加强逐寒回阳止痛的作用。

但此类芳香温通药不宜久服,以免耗伤心气心阴,有时可佐以保元汤加炒枣仁、淮小麦等。

2.心绞痛缓解期:此期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宜标本兼治,通补兼施。心气虚或气阴两虚者,以生脉散为主,心阴虚者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用保元汤,再视气滞、血瘀、痰浊情况,酌加理气、活血、化痰之品,共奏补虚泻实之功。若兼心功能不全,喘憋,下肢水肿者,加党参、苏木、葶苈子、五苓散、制附子以益气温阳利水;若伴肝阳上亢者,可合以夏枯草、钩藤、石决明、珍珠母以平肝潜阳。周氏认为,在冠心病缓解期,气血阴阳处于一个暂时的相对平衡稳定状态,只有在严重的阴阳失衡状态下,才表现出阵发的胸痹心痛。因此,冠心病病人处于此期者最为多见,需长期服药,才能有助于防止心痛发作或病变的发展。所以,临床除了辨证施治外,还常以散剂,服用方便,如人参三七粉、人参琥珀血竭散等。

3.急性心肌梗塞:此属冠心病急危重症,其起病突然,病情凶险,与中医“真心痛”相近。

对本病的救治,固然西药势在必用,但在其病情演变过程中,及时辨证论治,亦大有裨益。周氏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虽然同属心痛,源于同一病因,但前者因心脉痹阻与心气血阴阳耗伤益甚,常易导致各种变症。因此,应当善于掌握虚实主次,见微知著,及时施治。主要有以下治法:

(1)益气活血法:适用于发病之初或病情较轻者,症见胸痛胸闷,神疲倦怠,气短汗出,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数。常用生脉散,合丹参饮、冠心Ⅱ号方(川芎、赤芍、红花、降香)。

(2)益气养阴复脉法:适用于病程中出现心悸怔忡之心律失常以及后期和恢复期,症见神疲乏力,头昏心慌,胸闷气短,舌质红绛或少苔,脉结代。以炙甘草汤加减,参以活血通络之品。

(3)益气温阳利水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肾阳虚,水湿内泛之心力衰竭变证时。症见气喘咳嗽,面浮肢肿,脘腹痞满,纳呆乏力,唇舌紫暗,脉沉细数,治以生脉散、参附汤、真武汤等方加减,常用人参、玉竹、麦冬、制附片、五味子、葶苈子、茯苓皮、丹参、北五加皮等药治之,常能改善心衰症状。

(4)回阳救逆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阳衰微,出现阳虚欲脱之心源性休克变证。症见头晕气短,汗出心慌,四肢厥冷,神疲乏力,甚至神志昏朦,面色㿠白,唇舌淡,脉微欲绝,以独参汤、四逆汤、参附汤等方加减为治。对于神志尚清楚,能服药者,以抗休克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可较快改善症状,有助于稳定血压。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于辨证、治养结合的老年病专家周文泉》。张昱 崔玲 整理
2
本条ID:14107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