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十分复杂的疑难杂症

干氏处理复杂迷离的疑难杂症,颇得心应手,十愈八九。从他的两篇文章来说明,可以得窥全豹了:应付疑难杂症,主要的是掌握以下四点:第一点,首先不要重视现象,如咳嗽的不必泥于咳嗽、失眠的不可泥于失眠、头痛的不必泥于头痛……。“见痰休治痰”、“出血不止血”,正是处理疑难杂症的钥匙。理由很简单,中医是治“证”而不治“病”。例如《王旭高医案·吐血门》,治吐血基本上都非止血药,即使人们必用的炭,在39首处方中仅有13首出现,而且许多方中仅有一味,占全部方剂中的1/3。尤其是尤姓的七诊处方,没有什么直接止血的药味,真名符其实的“出血不止血”。它的形式固然如此,而其精神确是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

第二点,务在多读书。因为从历代中医古籍中都可以得到灵感。仅凭你几尺枯肠,是搜索不出灵感的。治疗疑难杂症,全部领先特殊的灵感。例如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个病号,鼻粘膜苍白,滂沱清涕一如自来水,见风寒即倍形严重。脉细,舌苔薄白,人亦喜暧恶寒。从脱敏汤到桂枝汤甚至附桂八味,治来一无效果。正困厄于江郎才尽无能之际,忆及《续名医类案·中寒》第三例病案,得到了启发灵感,取用葶苈大枣汤合人参泻肺汤去人参,药仅五剂,霍然而愈。

第三点,必须深入明察、分析以前的治疗经过,包括西医的在内。这样既可明了用过而乏效的方药,不使走重复之路。但更须要分析当时的病情背景。又可窥得药后反应而将得到反射出许多足供刻下辨证的极好根据。还可分析出由于错误的治疗所造成的“?”,而且错误的治疗导致疑难症者很多很多。所以古人常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药”的感叹。

第四点,一般疑难杂症中的“戏药”病,占有相当比例。“戏药”见清代赵廉《医门补要》上卷,谓:“有病日久,初服此医之方一二剂,颇效,再服则不效。又延彼医,不问药对症与不对症,初服一二剂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屡更数十医,皆如此。为戏药,终不治。”赵氏虽然准确地认识了、提出了这个病,可惜对病因、机制及治疗,只字未提,仅仅留下了一个悬案。笔者的对付,是实证,学游击战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就是每一次复诊换一套方药。虚证,当要大补元气,可以视为轻症的“离魂症”。但在这时虚实之辨必须明确,否则出入太大,为害也大(节录1994年9月《江苏中医》干祖望“应付疑难杂症”)。

对一个疑难杂症,就是靠你善于捕捉特点。可惜的是这种特点在粗心眼儿的人是视而不见的。关于捕捉疑难杂症的特点,自古以来,谈者不乏其人,可惜的都未能好好关心而已。即使你也予以关心,但决不可能比亲身体会的印象特深。余虽专业耳鼻咽喉,但对所有疑难杂症,却有特殊兴趣。

一税务局青年职员,奇寒七载,冬天重裘难温,坐在暖气室内不能出门一步,夏天不能吃西瓜,尚须于无风无冷处度过盛暑。今年初诊在新春之际。一翻七年来病历,都是细辛、肉桂、炮姜、附子、鹿角胶、鹿茸……之类,但总难生温,不过一周而不进此药,却寒冷难以度日。望诊则面白无华,较为消瘦,脉细,舌苔质俱白。惟一特征,两掌心烧灼如焚,十分难受,试握体温计,为36.7度。因之即回忆起《续名医类案》卷六的“恶寒门”中戴思恭用大承气汤、李士材用银花汤治愈了两例冷得出奇的奇寒怪病。现在捕捉到掌心烧灼一个特点,肯定为真热在内而假寒在外之证。但为了审慎起见嘱他明天再来。藉此一个宵夜,将《续名医类案》吃透精神。

翌日裁方取用葶苈大枣汤。两剂入腹,重盖的大棉被揭去了两条。五剂药后,病者自谓“全身舒服而温暖”了。复诊取白虎汤,一无成效。再三思维,葶苈大枣汤是大泄肺经,肺主皮毛,久困之热,通过玄府而逐出体外,白虎主清阳明,所宣泄者,不落门径。此后取用宣肺清热,终以玉屏风散调理而愈。

客岁一位八旬的水利部离休高干,口腔糜烂多年,近年口水如涌,疼痛并不明显,但烧灼感十分严重。片片白腐假膜软而厚,间隙间粘膜轻度充血。用了不少清热解毒剂,一无成效,而且日趋厉害。曾用过犀角地黄汤,开始一两剂明显改善,三四剂后又严重如初。其惟一特点,口中臭味严重,但无一般的臭气,呈浓厚的腥味,就捕捉住这个腥臭,即可证明是虚寒证,斗胆改用附桂八味汤,药仅三剂,病去其大半。之后以金匮肾气丸调理而愈。

以上两例严重的疑难杂症得以轻取告捷者,完全得力于捕捉。前者捕捉住掌心烧灼,后者捕捉住臭呈腥味。《宋史·张焘列传》有“自古未有人不知敌人之情而能胜者”,这掌心烧灼与臭呈腥味,正是忠实反射出来的“敌人之情”。而且这种敌性也好、病性也好,它总有或明或暗甚至不太见到的特点暴露出来,诚如《文选·晋纪总论》所谓“潜谋虽密,而在机必兆”,主要就是要看你有没有本领去捕捉(节录干祖望《茧斋医话·捕捉》)。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开拓者干祖望》。干千 俞无名 整理
2
本条ID:1415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