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医”小论

医林中有人焉,处方多至20余药,用量动辄以两(30克)计,煎煮需大锅,服者若牛饮。即使胃能承受,而药已过病所。设或胃不胜药,无异戕伤胃气,促其衰竭。况且,温清补泻,无所不包,升降浮沉,淆惑莫辨;自诩面面俱到,侈谈“统筹兼顾”。究其疗效,实多浮夸。

要知四时百病,首以胃气为本,何况久病弱质,那堪药杂剂重,隐患非浅,贻害无穷。非敢妄议,乃怜苍生也。若强撰理论,以此诲人,使听者,学者茫茫。唯因方出上层,群信不疑,致中西后学,依样葫芦,竞相效尤,泛滥成风。值此药源紧张,屡见供不应求,倘更无谓浪费,需者反致匮乏。有鉴于斯,惴惴不安。此殆徐灵胎所谓“医者误人无罪论”欤?客有问曰,古之医何尝无药众量重者,子何言耶?答曰,前辈名哲,用药精简,处方清灵,每多三、五、七味,主次分明,绝不芜杂;量亦几钱数分,对症发药,效如桴鼓。至于偶有药味众多,咸为丸散合剂,日服不过数钱,乃久病缓治之法。汤液重量,则是分煎分服,自非顿饮可比。几千年来,累积经验,临床运用,较为理想。

客又问曰,发明创造,应时而生,子何迂腐乃尔?应之曰,医之有理法,犹匠之有绳墨也。

匠之巧,不能逾越其规矩;医之技,岂无一定之范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说,以味多量重的方药治病,已经十余年了,自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应该拿出整理、总结,供大家讨论、研究。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检验,得出真理,对病人有利,于后学有益。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推理论病的儿科专家董廷瑶》。王霞芳 整理
2
本条ID:14149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