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某,女,26岁。
1982年9月6日初诊。
主诉:心烦、意乱,悲伤欲哭近10年。10年间曾多处就医而疗效不佳,近来又因情绪波动而病情加重,伴见心慌胆小,头痛,胸闷,咽堵,行经时诸症更甚,双乳胀痛,舌微红,苔薄黄而腻。
辨证:证属肝经气火上扰,痰湿中阻。
治法:疏肝泻火,涤痰安神。
处方:
旋复花10克(包)、广郁金10克、香附10克、琥珀3克(冲)、朱砂1.5克(冲)、龙齿15克(先下)、磁石15克、丹参10克、浮小麦15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
二诊9月23日:服上方6剂后,又加减继服了6剂,心烦意乱有所好转,自觉胸闷,咽中有痰,偏头痛,舌有齿痕,舌质偏淡,中心裂痕,脉滑。
处方:
旋复花10克(包)、广郁金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胆星6克、远志10克、川贝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
三诊10月10日:经前觉心慌、痰多、喜哭,头脑不清,心中烦乱,月经期间右侧头痛,恶心、口干,自觉热气上冲,舌红、苔黄腻。
处方:
生龙牡各20克、浮小麦15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川芎10克、菊花10克、钩藤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礞石10克(先下)。
四诊1983年3月24日:间断服上药症状相对平稳,但近日又感睡眠不实,梦多,经期乳房胀痛,咽痛,舌红少苔,脉细弦。
处方:
生地10克、元参10克、生牡蛎20克(先下)、地骨皮10克、山豆根6克、桔梗6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3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
五诊:服药一周后睡眠好转,自觉头脑不清,头眩,觉有气向上冲,舌红,中间有裂痕,脉细弦。
处方:
桑叶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生石决明30克(先下)、钩藤10克、决明子10克、菖蒲5克、远志5克、茯神10克、琥珀3克(冲)、朱砂0.9克(冲)。
六诊4月5日:服上药后,诸证好转,自觉心中较平稳,经至胸胀,舌苔薄黄,脉细弦。治以疏肝调经,镇心安神。
处方:
柴胡6克、香附10克、广郁金10克、茺蔚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牡蛎20克(先下)、绿萼梅6克、金铃子10克、元胡5克、桑寄生10克。
经上述调治,诸证悉除,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评析本例为青年女性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近10年来出现心烦意乱、悲伤欲哭,而每值月经来潮之际症情加重。中医学认为,“肝为女子之先天”,“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今患者素有肝郁,经期阴血耗损则肝郁加剧,气郁化火,扰乱心营,故发为是证。由于火郁灼津,炼液为痰,以致痰气交阻,加之气火上扰,故见头痛、胸闷、咽堵等症;因气阴暗耗而心胆虚怯,故又见心慌胆小的表现。据此董氏以疏肝泻火、涤痰安神为主要治法,先用旋复郁金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疏肝解郁、镇心安神,继以益气化痰、养心安神、清肝熄风为治,最后用疏肝调经、镇心安神为治而收功。总之,本例治疗总不离心肝二经,而以解郁化痰、镇心安神为基本治法,其处方遣药既有原则性,同时又有灵活性,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