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

阴血,乃指肾之阴精,肝之藏血。肾之阴精藏于肾,又曰“真阴”、“元阴”,是人体阴液之根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之藏血,为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对脏腑各器官组织起濡养滋润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肾精肝血又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前人有“母实则子壮,水涵则木荣”,“血之源头在于肾”的说法。丁氏认为肾精肝血对女性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肾精肝血的损亏是导致妇女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他提出的“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的主张,是他对女性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妇科疾病论治的基本观点。他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而提出的。

一、“肾阴肝血”乃为经、带、胎、产、乳重要的物质基础

经、带、胎、产、乳为女性主要的生理特征,这些生理活动的产生和正常维持靠肾阴肝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方面古人论述颇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类证治裁》曰:“女子属阴,其血如潮,应月之盈亏,有常期者也,故谓之经。”《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女科折衷纂要》记载:“血之资根在于肾,血气滋生赖于脾,血之藏纳归于肝,三者并重,乃先天之体耳。”《张世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血。”《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以上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肾藏精,肝藏血”与妇女生长发育、生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月经的潮止以肾为主导,并以肾精肝血为物质基础。并阐述了“精血同源”,肾精肝血互为资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盛同衰,休戚相关。只有阴血充盛,下注冲任,血海盈溢,月经如候。此外古人还有“肾为先天之本”、妇人“以肝为先天”之说。对于这两个“先天”之说,丁氏基本赞同,并同意这样的理解:“肾为先天”是讨论人体生理的普遍规律,“肝为先天”是对妇人生理的特殊规律而言。女子生长发育从青春期到成熟阶段,以肾的作用为主,生育期以肝的作用为主。女子青春期肾气逐渐旺盛,冲任初通,其病证以肾经功能不足为主,而生育期,肾气已旺盛,病证以肝经功能失调为多见,故后世医家把肝提到“先天”位置。正如刘河间曰:“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竭,乃属太阴经也。”胎孕与精血的关系亦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普济本事方》曰“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则怀胎。”吴鞠通这样说:“八脉丽于肝肾,如树木有本也,阴阳交媾,生生化化,全赖于此。”《傅青主女科》记载:“夫胎之成,成于肾之精,而胎之养,养于五脏六腑之血。”又云:“夫妇人妊娠,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受精而成妊,则肾水养胎……。”这些都说明了妇人摄精成孕,妊后胎儿生长发育全赖肾精肝血之荫养。

至于带下,乃为女子发育成熟,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畅,带脉健固,阴津布于胞中,由任带约束润泽于阴道产生的无臭无色质粘的体液。任主一身之阴精,为阴脉之海,精血津液均由任脉所司,带为阴津所化。如王孟英曰:“带下乃为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如上所述,只有肝血旺盛,精血充足,下注冲任,血海满盈,才下行为月经,孕后经停之血滋养胎儿,产后上行化为乳汁。说明“女子属阴”、“妇人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妇女经、带、胎、产、乳这些生理活动的产生与维持无不以肾阴肝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伤阴耗血”乃为妇女患病的基本特征

丁氏提出“伤阴耗血”乃为妇女患病的基本特征。妇科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阴血的亏虚有着根本的联系。这主要是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如《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妇人之生,有足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又《万氏妇人科》云:“女子气有余,而血不足也。”女子经带胎产乳虽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因它们均以阴血为主要消耗来源,故曰“数脱血也”。如月经每月应候,见的是血,胎孕荫养靠的是血,产时流的是血,产后恶露耗的是血,乳汁是阴血上行而化生需的是血。月经的周而复始及胎孕产乳反复的消耗阴血,使妇人具“阴不足而阳有余”的生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就易发生以阴血耗损为特点的妇科诸疾。

如在月经病里,因阴血不足,血海空乏,无血可下,可致经少、后期、闭经;如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可致崩漏;阴血不足,胞脉失养致痛经;阴虚阳亢或阴阳失调可致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等病。在《医学正传妇人科》里这样曰:“况月经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以致或先或后,淋漓无时。若不早治,渐而致于闭塞不通,甚则为症瘕血隔劳极之证,不易治也。”这里谈到阴血不足所致的多种月经病。

在妊娠病里,因阴血亏损,胎失所养,致胎元不固可引起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小产、堕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等;如阴虚阳亢可致子晕,热极生风致子痫,热移膀胱致子淋,阴虚肺热致子嗽。阴血不足致胎孕之病,古人论述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注释》曰:“……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乏,不能荣养,其胎则坠。譬如枝枯而果落,藤萎则花坠。”又《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凡胎孕不固,无非气血损伤之病,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

故善保胎者,必当专顾血虚,宜以胎元饮为主而加减用之……肝肾虚而血热者,宜凉胎饮;肝脾虚而血热者,宜固胎煎。”因产时失血过多,亡血伤津可致许多产后病,如产后痉病、产后大便难、郁冒、产后身痛、缺乳,产时产后阴血暴亡可致血枯经闭。因阴血耗损致产后病前人亦有记载。如《金匮要略释义》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又曰:“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傅青主女科》曰:“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止存几微之气……今气又虚而欲脱,所剩残血,不能归经,而成血晕之证矣。”此外,阴血久伤也可致带下病。如《妇科玉尺》云:“……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或产多之妇,伤血伤液,皆能成带下之疾。”由此可见,阴血虚亏在妇科发病极为广泛,都与妇科发病有着本质的联系。阴血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眼睛干涩、视力减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重者可有肢体麻木或经脉拘急,肌肉瞤动,足痿无力,发落齿摇等,可伴有妇科的月经量少、稀发或闭经,带少或赤白带,胎萎不长、不孕等诸多疾病。

三、“滋养肝肾,固护阴血”乃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基本法则

根据“阴血亏虚”为妇科发病重要的病理基础,“伤阴耗血”为妇科发病的基本特征,丁氏在调经、种子、安胎、治带中,特别强调“滋养肝肾,固护阴血”为妇科治病的基本法则。在“固护阴血”的同时或益脾、或补肾气、或清热、或潜阳、或止血、或疏肝,常采用的治法有:养血滋阴法、养血益气法、滋阴温肾法、滋阴清热法、滋阳潜阳法、柔肝疏肝法。

1.养血滋阴法:取“精血同源”,“精生于血”的理论。适应于肝血不足,肾阳虚损之经带胎产诸疾,如经少、闭经、不孕等。可伴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口干咽燥、经色或胎漏下血色淡或色红而量少等症。常用方有调肝汤、保阴煎、归芍地黄汤、左归丸、黑归脾汤、麦门冬汤、当归芍药散等。

2.养血益气法:取先后天精血相互资生,气血相互化生的理论。正如傅青主所云:“脾胃健而生精自易,补脾胃之气与血正以补肾之精与水也。”“脾生化旺盛,肝肾有润泽之机。”此法适用于既有阴血虚亏又有脾气不足的妇科诸疾,如崩漏、带下、经少、经行泄泻、子肿。可伴见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口干不多饮、神疲纳呆、经色淡红或量多等症。常选用方当归补血汤、参芪地黄汤、圣愈汤、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八珍汤、归脾汤等。

3.滋阴清热法:取“阴虚生内热”之说。适应于肝肾阴亏,热从内生,热伏冲任或迫血下行之妇科诸疾。常见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多梦、口舌干燥、月经先期、漏下不止、经行衄血、胎漏下血、阴门瘙痒或带下赤白等症。常选用方两地汤、知柏地黄汤、保阴煎、顺经汤、清热固经汤等。

4.滋阴温肾法:取肾中阴阳相互维系之说。适用于肾阴不足,肾阳亦亏之妇科诸疾,常伴见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口唇干燥、四末不温、腰膝酸软或面浮肢肿。如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常选方左归丸、肾气丸、内补丸、毓麟珠、二仙汤等。

5.滋阴潜阳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肝失滋养而致肝阳上亢之妇科诸疾。如子晕、经行、头痛、更年期潮热症等。常选方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加龟板、赭石等;如热极生风致子痫用羚羊钩藤汤加味。

6.柔肝疏肝法:适用于肾水不足,肝失所养,疏泄失常而致的妇科诸疾。可伴见五心烦热、口苦咽干、脘腹胀满、胁肋疼痛并见经来量少色红、小腹胀痛等症。正如傅青主所曰:“日食气以舒,肝木一日无津液所养,肝气索迫,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常用方一贯煎、滋肾清肝饮等。

丁氏常用的滋阴养血生精药归纳如下:

温润填精药:菟丝子、枸杞、肉苁蓉、龟板、鹿角胶、阿胶、紫河车。

养血补血药:当归、熟地、首乌、桑堪、大枣、黄精、阿胶、丹参、鸡血藤。

甘寒生津药:天冬、麦冬、石斛、百合、玉竹、玄参、沙参、生地、知母、女贞子、旱莲草。

酸甘敛阴药:白芍、五味子、乌梅、山萸肉。

滋阴潜阳药:龟板、鳖甲、龙骨、牡蛎。

在阴血亏损的妇科疾病的治疗上,丁氏推崇傅青主“治之法,但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也。”“不必泄火,只专补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的观点。在用药上他赞同张锡纯“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生地是也。”丁氏在用方用药上多选用酸甘敛阴、甘寒生津、温润填精之品,少用伤阴耗气、苦寒泻火之药。正如《医方大成》曰:“凡滋补之药,当用平和,不可骤用峻攻,缘肾水枯竭,不足以当之。”并指出滋阴养血药多为咸寒增液,血肉有情之品或为介类潜阳类,其阴柔滋腻,质重厚味,有碍脾胃,宜在用方中佐砂仁、蔻仁、陈皮、佛手片、枳壳理脾醒脾,助脾气健旺,精血有源,而使经调、胎安、种子、乳多。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丁丽仙 袁端红 整理
2
本条ID:1414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