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要发展,教育是关键。邓氏长期从事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等行政职务,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在高等中医教育的理论实践及行政管理方面,曾发表许多讲话,体现其中医教育思想。
一、中医基础教学
邓氏认为,中医基础课程很重要,我们最初的学生是一个中学生,中学课堂里没有为我们的中医做太多的工作,甚至历史、地理都学得很少。一进校,如果就把2000年前的《内经》给他啃,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学习应该是由易到难,我们则相反,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由难到易,所以到后来容易,学生就不想学了,因此要优化学科,对基础课程来一个改进。至70年代初,《中医学基础》从原《内经》中分化而出为一门课程;80年代中期,《中医学基础》又分化为中医导论、中医脏象、中医病机、中医诊断、中医防治等,这些教育、探索都很有必要,但也忽视了一些问题。
西医前期课,实验很重要,我们中医前期课是不是也学搞实验?中医基础理论形成不是从实验中来,而是像控制论的黑箱论那样,通过无数年信息反馈得出来的。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无不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中医基础课应以医院为实验室,直接以病人或病历作为实验课的素材。当然随着科研成果,陆续产生一些动物实验,也是好的。但在目前而言,这还是次要的,我们走过来的路不是动物实验,而是与病人合作得来的。因此学生越早接触病人,越多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体会理论之正确与否,是最好的方法。中医的理论简朴,有时难以使人置信,通过病例,就迎刃而解。勉强去做实验,实在太难了,故不可盲目仿照西医教育一套。
基础教学的现状我们很多前期课的老师都脱离临床,那是很可怕的。谈基础课程的优化,首先是教师素质的优化,只有在优化教师的前提下课程才能优化。文里来文里去怎能使学生相信,甚至连自己心中也没有底,怎能教好学生?学生多数反映教学与实践脱节,解决脱节问题应成为中医教育的攻关课题。
二、中医临床教学
邓氏认为,中医学院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和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重点照顾了教学而忽视了附属医院的建设,临床教学乃成为最薄弱一环,当时40多岁以上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教师不能在医院里大显身手,临床教学失去承先启后的作用。总结经验,中医临床教学不在乎课堂上讲得多,而在于给予较宽裕的实践时间和严格的实践要求,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及条件。
《伤寒》、《金匮》、《温病》这三门课,属基础课还是属临床课?全国未有统一,但邓氏一贯主张是临床课而不是基础课。建国后中医学院成立授课,把它们与《内经》一并称为四大经典,名义上敬为至尊,实际上使从事其教学的老师长期脱离临床工作,与教医古文无异,教学中脱离了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邓氏认为,我院把伤寒、金匮、温病三门课从基础转为临床系列,这一步是走对了的。这三门课的内容,非现在之《中医内科学》所能概括,故认为它们既是临床课,即可以归入《中医内科学》并列作选修,也是不对的。这三门课可以放在《内科学》之后开课,比较理想的排课顺序是,在临床实习以后,先上《温病》,然后是《伤寒》、《金匮》,最后是《各家学说》,经典课不应用原著,应该重编,要把现代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在新编教材中反映出来。
临床课教材建设现在显得非常重要。西医临床学科比较成熟,书本的东西与病房的常规吻合度高,我们中医百花齐放,各家各派,尚未经过筛选整理研究,使之接近可行的有效的常规。因此,临床学科教材质量之提高,与科研关系重大。我们的临床科研不能照搬西医的,除了危重疑难病之外,对目前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应该是当前攻关项目之一。可在我国东、南、西北、中几个地区选点进行,以为今后的教材建设服务。临床学科的病名问题,以《内科学》为例,原有中医之病证名,可以作为上篇,西医的病名作为下篇。西医之诊断可以详细,但中医之辨证治疗作为重点。西医之病种不必强求全面,以目前中医已有研究报道、甚至疗效较好的才选入,切忌硬凑。中医的证候往往可以概括多种西医的病,西医的病也与中医的多种证有关,尽可能做到前后相呼应。
三、中医研究生教育
邓氏认为这是中医教育的最高层次,应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临床。目前中医有科研能力的医师很少,这与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因此,要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补救,多培养临床研究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研究生进入临床,身所肩负的不单纯是医疗任务,而是带着科研课题,这就需要导师小组的中医临床带教水平提高。现在中医老者已老,不能够和青壮年中医一起并肩在病房值班,因而寄希望于中壮年一辈。中壮年一辈中医现多是主治、副主任医师以上一级的人,也都进修过西医,应多想点办法用中医中药解决临床难题,这个方向不能动摇,否则影响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水平,中医研究生只会用西医方法治病是没有前途的。
临床研究生,应把重点放在临床方面,提高自己临床科研设计、临床诊疗、临床观察及临床总结的水平,其次才是动物实验或某台仪器操作。中医学是从临床中来的,中医临床除包括运用四诊诊断疾病,中药方剂治疗疾病,观察疗效,整理病案,对照分析,总结经验之外,还应有丰富的社会知识,懂得心理学,有良好医德,方能取信于患者,增强其治病的信心。中医研究生无论哪个专业,都应该具备临床基础,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
研究生导师,应该主动承担或投标一些国家、省市的科研课题,其所带之研究生才有研究方向并容易出成果。因为研究生之成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它反映了导师水平及教研室整体水平。邓氏近15年来,共培养了27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还带出一批有临床专长的学术继承人,他们现已分布于各个学科,逐步形成了一个学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