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在利用生物分类学对历代本草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极为重视野生资源的普查和考证。
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吉林省48市县,国内黑龙江、辽宁、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广东、浙江、海南、河南、湖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以及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贝加尔湖,以其扎实的生物分类学理论基础,捻熟生物学研究思路、方法、技术和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了万余号标本,建立了全国一流的动物药标本室,经过整理分析,研究鉴定,并以其宽阔的胸怀联合全国动物药研究的单位及专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我国药用动物规模最大合作最成功的联合普查,先后编写了《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2、3册,发表了论文20余篇,为开发利用我国动物药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填补了我国动物药资源研究的空白。
1984~1997年进行了“长白山动物药资源的研究”、“吉林省中药材的研究”,编辑、出版了《吉林药材图志》、《长白山动物药志》,发表了《长白山中药材资源开发的研究》的论文。详尽的论述了长白山区域高山带(包括高山带、亚高山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药用动物的资源及其分布。具体指出了高山鼠兔、极北蝰、蚁裂、三趾啄木鸟、中华大蟾蜍、梅花鹿、马鹿、黑熊、棕熊、小飞鼠、交嘴雀、黑琴鸡、麝、青羊、野猪、獾、狐狸、戴胜、花鼠、松鼠、翠鸟、黄脊游蛇、蝮蛇、鳖、中国林蛙、泥鳅、麻雀、水蛭、田螺、鲤、鲫、珠母蚌等389种药用动物的分布、生活习性、数量,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详尽的论述了长白山区域动物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如鹿茸、麝香、熊胆等珍贵动物药的现代化学、药理、临床应用研究,并强调指出在严格遵守国际动物保护公约的前提条件下,要加强药用动物的养殖与引种,同时对资源丰富,民间疗效好或中医传统用动物药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以便有效地利用好这部分资源,造福于人类。
1994年12月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用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邓氏发表了《中国药用动物资源研究概况及其开发现状和展望》一文,指出在全世界200万种动物中,目前已被应用过的药用动物有2500种,我国约有药用动物1850种。建国后《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2、3册,《中国动物药》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动物药研究的空白。详尽地论述了鹿、麝、熊、中国林蛙、豹、蚂蚁、牛黄、雄蚕蛾的化学、药理、产品开发、经济效益,同时介绍动物药现代科技开发的成果,如河豚毒素、前列腺素(PG)、鲨烯、ω-脂肪酸、超氧化物岐化酶、刺参粘多糖、甲壳素、鲎试剂、海星胶代血浆的研究与应用。并指出动物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对珍贵、濒危的药用动物资源严加保护;其次尽可能避免使用尚未人工大量饲养的野生药用动物;第三大力提倡寻找和利用药用紧缺的药用动物代用品;第四注意开展药用动物养殖学的研究;第五加强海洋药用动物的研究;第六结合高技术开发利用动物资源提高活性及利用指标;第七药用动物的开发要带动保健品、化妆品的全方位发展,从而为中国药用动物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明确了方向。此间共出版论著18部,中药(动物药)申报硕士点成功,使该学科正式建立起来,并在一系列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科学、系统的动物药资源学研究体系——三级资源学术观点,初级资源研究以资源考察为基本,结合现行市场药材实际,将本草学与现代生物分类学结合起来,正本清源,变野生为家养;二级资源研究以生药学鉴定、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研究进一步阐述动物药的疗效机制及物质基础;三级资源的研究就是综合初级和次级资源研究的成果,最终将动物药开发成疗效确切、成分及药理作用清楚的新药,以高科技手段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真正使动物药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