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陈治恒经验方

一、清玉止崩汤

组成:生地15克、归尾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炒香附12克、苍术(米泔水浸,炒)10克、柴胡8克、升麻10克。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时近绝经之年龄,崩中不止。

方解:由于离经之血难以尽去,与湿热相合,瘀阻胞宫,故方中应用生地、丹皮、归尾、川芎、赤芍清热凉血,祛瘀生新;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坚阴止血;茯苓、半夏、陈皮、苍术、香附、甘草燥湿化痰,和胃理气;柴胡、升麻升提清气,且柴胡与半夏、黄芩、甘草相伍,寓小柴胡汤之义,有调整枢机之用。诸药相配为方,具有清热凉血,祛瘀生新,燥湿坚阴,调和升降,理气化湿之功,以收不止血而血崩自止之效。

二、鸡血藤汤

组成:鸡血藤30克、秦艽30克、炒桑枝30克、海风藤30克、络石藤30克、伸筋草30克、丝瓜络15克、忍冬藤30克、甘草5克。

功能: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主治:血虚风湿痹痛。

方解: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入肝、肾二经,能补血行血,舒通经络。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抗炎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显效,故以之为主药。秦艽苦辛微寒,入胃、肝、胆经,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其质地滋润,为“风药中之润剂”,血虚风湿痹痛尤宜;桑枝苦辛入肝经,祛风活络,通利关节,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故以两药为辅;海风藤、络石藤、忍冬藤、伸筋草、丝瓜络,虽性味有辛苦微温或微寒、甘寒之别,但合而用之,则性近于平,而祛湿、通络活络、宣痹止痛、解除筋脉拘挛的功用更强,故以之为佐;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使之并行不悖。如此配伍,既不偏寒,也不偏热,故能共奏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解除筋脉拘挛之功。

一般病位偏上者,可加防风、川芎;腰痛者加独活、灵仙;病位偏下者加牛膝、木瓜;湿偏重者加苡仁;关节肿胀者加松节之类。

三、复肝散

组成:鸡血藤膏80克、白芍80克、醋鳖甲100克、丹参80克、茯苓80克、焦白术80克、人参30克、茵陈蒿80~100克、郁金60克、砂仁30克、谷麦芽各40克、鸡内金30克、焦山楂40克、青皮30克、大枣100克(去核)、制香附4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药烘干,研为细末,备用。日服3次,每次10~12克,服时加适量食糖,餐前白开水送下;不习惯服散者,可作蜜丸服。上药1剂为1疗程,儿童酌减。

功能:养血柔肝,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散结。

主治:久患肝病,肋下有积块之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或有早期肝硬变趋势者。

方解:肝为藏血之脏,性主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邪毒侵及于肝,日久不愈,肝失条达,气机郁滞,阴血暗耗,其气横逆,克脾犯胃,故慢性肝炎及迁延型肝炎,多呈肝郁血虚,脾失健运,邪结成积的病理。方用鸡血藤膏、白芍、丹参以养血柔肝,活血通络;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使血之生化有源;砂仁、谷麦芽、焦山楂、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积,以助脾之运化;青皮、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鳖甲活血软坚散结,且丹参与之相配,则作用更强;茵陈清利湿热,以清肝之余邪。其中麦芽兼有疏肝作用,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如是配伍,则能共奏养血柔肝、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之功。

加减运用:肝阴虚者,去砂仁、香附,加生地、枸杞,人参宜用白晒参。经常便溏者,可减去焦山楂、香附,加苡仁、扁豆。肝硬变趋势较著者,加水蛭、莪术。肝区疼痛较著者,加核桃树枝。

(李明富编)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知常达变能神能明——精于辨证论治的陈治恒》。杨殿兴 整理
2
本条ID:1413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