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中医“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而卒死。中医药进入心血管科急症领域,用中医药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是60年代以后的突破性进展。陈氏是最早与西医单位协作防治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者之一。

进入70年代后,我国各地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已成常规。据1976年的资料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病死率11.6%,西药组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上,倡导分期论治,辨气虚、血证、痰浊及审舌苔变化知预后顺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属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特点较心绞痛患者明显。病情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重期、变化期和恢复期。急重期为发病1周内,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胸闷气促、气短自汗、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纳呆便结,舌质紫暗、苔黄腻或白腻,脉虚、细、结代等。治当以益气活血、行气通腑、降浊,曾用抗心梗合剂(丹参、赤芍、郁金、黄芪、党参、黄精)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8例。相对病死率12.7%,优于西药组。其中主要是降低了心衰及休克的病死率。也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川芎、丹参、红花、赤芍、三七、瓜蒌、枳实、大黄、半夏等。此期应视病情辨证施治。若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则为心阳暴脱,应回阳救逆,选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参附汤等。大便数日未行,舌苔黄腻、口气臭秽,则加入大黄通腑降浊,有助缓解诸症。若见心悸、四肢发凉、脉缓等心阳虚证候,则又加用温阳之药,如桂枝、附子、仙灵脾等。

变化期从发病1周后至3周。此期病情渐稳,邪气稍退,正虚未复,仍多用益气活血、化痰降浊之法,方药可选:冠心Ⅱ号方合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化裁。舌质、舌苔会有明显的变化,多从厚腻转为薄苔,以示顺逆。

恢复期在发病3周以后,痰浊渐清,正气渐复,气虚血瘀仍在,可见舌红光净无苔,多呈气阴两虚之候。方药可选黄芪生脉散加活血药,如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等。男性患者可酌加补肾药,如左归饮、黄精、菟丝子等。也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人参、附子、黄芪、大黄等活血化瘀方药是重要的治疗中药。临床随证用之,可收快速及预期之效。

根据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情发展,研究中发现,患者的舌象演变呈规律性变化,也是他早年系统报道的。研究认为,70%~93%的病例出现舌质紫暗或瘀斑,随病情好转,舌质暗的程度可逐渐减轻,部分病例可恢复正常。舌苔变化循薄、腻、黄、黑为逆,由黑、黄、腻、薄为顺。薄白苔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或恢复期。薄白苔病情轻,预后较好;黄腻苔持续不退,则病情多有恶化可能;恢复期多红绛色,无苔,以后随阴虚症状好转,逐渐转为薄白苔。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王阶 史大卓 雷燕 李静 张文彭
马晓昌 林殷 秦淑兰 整理
2
本条ID:1413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