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琐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和特色,我常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辨治水平,这是形势的需要。

目前有的中医大夫临床基本功不扎实,对辨证论治方法掌握不够,看病时总是去追求所谓“特效方”、“特效药”,或者热衷于抄录偏方、验方,以所学之方去碰病人所患之病。一旦遇到疑难复杂的病证,往往无所适从、胸无定见,或固守死方,冀有一获;或开大方杂药,漫天撒网,其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处方我们称之为不遵法度,即没有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我并不否认某些民间验方的治疗作用,仲景的经方及后世的时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验方”,不过应在辨证的前提下使用,才会奏效如神。

谈起辨证,首先应当明确“证”与“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代以前并无症字,这是后世医家为了与证字区别才解出来的。症指症状而言,如慢性肝炎病人常见有乏力、纳差、胁痛、腹胀、便溏、口苦、尿黄等都是个别单独的症状,医生根据这些不同症状再结合客观检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则可归纳为证候。如前所述可辨为脾虚健运无力,表示病位在脾,性质属虚,病理是健运无力。针对这一证候而立健脾益气之法,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理、法、方、药浑然一体,形成中医特色。因此我认为所谓辨证就是寻找病因、病机及治疗规律的过程,有的疾病只能辨出几种类型,每个类型再探索出合适的处方治疗,找出规律后就可以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学贯中西医勇于实践的祝谌予》。董振华 季元 整理
2
本条ID:1411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