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明确之后,选方用药之前,精通治则与治法至为重要,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中医的治则、治法丰富多彩,例如“上病取其下,下病取其上,上下之病取其中”的原则,我常用于指导治疗血证。即人体上部之出血如衄血、咯血、呕血等称为“病在上”,治宜用降气、降火的方法“取其下”,常选用苏子、代赭石、牛膝、大小蓟等降气引血下行的药物。人体下部之出血如尿血、便血、崩漏等称为“病在下”,治宜用升提、举陷的方法“取其上”,常选用柴胡、黑升麻、黑芥穗、生荷叶等轻清上浮的药物。如人体上下均出血,治疗惟有“取其中”,可选用独参汤或五味异功散为主,补中益气,中气旺则血自归经。施今墨先生曾治一人,暴怒伤肝,呕血盈碗,便血如注,脉微欲绝。乃用老山参二两炖汤频饮,结果一昼夜而血止。但并不能说治疗所有的血证都要采用上述方法,而是要正确理解上、中、下的含义,举一反三,指导临证。
又如中医有“热见热亲,寒见寒亲”的说法,其实是论寒热病证与寒热药物的关系。一般治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有时治温热病邪在肺卫而过用苦寒,则会发生阳热被阴寒格拒于内的“寒包火”现象,亦称“冰伏”。表被寒遏,内有郁热不得发泄,治疗不能再用常法,可根据“火郁发之”的治法,在大量清热药物中配以少量辛温透邪之品如麻黄、荆芥等,外透内清则病易速愈。可见治则治法要活泼泼的。
还有某些比较特殊的治法,如“肾病治胃,胃病治肾”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归纳出来的。胃为阳土,肾为阴水。肾者胃之关也,二者关系密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虽病位在肾,但常伴纳食不甘、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考虑从胃治疗,我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菖蒲、佩兰、竹茹、旋复花等和胃降逆之品,亦称为培土制水法。溃疡病多年的患者主要病位在胃,但常会伴腰酸背痛,阳痿膝软等肾虚症状,当治胃不效时可改用治肾,我常以钟乳石方(药味见前)为主寒温并举,暖火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