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气血辨证善用活血化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人体赖气血之温煦、濡润、滋养以维持生机。既病之后,必然会发生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寇宗说:“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王清任亦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施今墨先生曾主张将气血辨证的内容纳入八纲辨证之中,提出了以阴阳为总纲,气血、表里、寒热、虚实为八目的十纲辨证方法,确为灼见。祝氏非常重视气血学说的研究,善用气血辨证的方法诊治内伤杂病和妇科疾病。他指出:“八纲辨证不包括气血辨证的内容,是其不足之处。阴阳两纲不若气血两纲更为具体。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虽为外感热病所设,然究其实质,还是要辨清邪热伤人气血的浅深层次。内伤杂病亦可辨出气分病、血分病或气血同病,药物归属也就有入气分或入血分的区别。因此用气血辨证指导临证更具实践意义。”祝氏对气血辨证的认识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气病宜辨虚实血病须究寒热

人身气血贵在充盈和流畅,一旦偏盛偏衰或涩滞不畅则百病萌生。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可知气血失调的致病范围极为广泛,多种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贯穿着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祝氏认为,气属阳,血属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气血为病,调其气血即可,但要辨其虚实寒热而审证施治。

气病宜治其气,有虚有实。气虚者温之补之,可用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等补益脾肺,滋其化源。气实者调之散之:气逆可用苏子降气汤、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等降肺胃之冲逆;气郁证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当归芍药散等疏肝解郁,行气养血。补可去弱、宣可去壅之理人所共知,然补益之剂可壅塞气机,宣散之药能耗气散血,对于气虚与气实兼见之病情,单独使用每多不利。祝氏治疗气虚为主时,常在补气温阳基础上加厚朴、陈皮、桔梗、枳壳等,俾其补而不滞,药达病所;治疗气实为主时,常在降逆、解郁之剂中稍佐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以防宣通太过而耗伤正气。祝氏说:“先贤之方如补中益气汤用陈皮、归脾汤用木香、苏子降气汤用当归、旋复代赭汤用党参等皆属补而不滞、通而不峻之配伍妙方。”血病须究寒热。血液受寒则经脉挛缩,凝滞不畅,可见肢冷脉涩,肢体麻木,妇女月经后期、闭经、痛经、诸痛等。治宜温通经脉,养血祛寒。祝氏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经闭、瘀积,用归芪建中汤治腹痛,用当归四逆汤治手足逆冷,用艾附四物汤治痛经。常用药物如桂枝、干姜、细辛、小茴香、当归、川芎、鸡血藤之类。血分有热则血易妄行,可见斑疹吐衄,痈肿疮疡,燥热口渴,月经先期,苔黄脉数等。治宜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祝氏常用方有芩连四物汤、温清饮、犀角地黄汤、丹栀逍遥散等,常用药物如生地、白茅根、槐花、茜草、丹皮、紫草、赤芍、白薇之属。祝氏认为银屑病、玫瑰糠疹、面部痤疮、过敏性皮炎等均属燥热太盛、血虚生风,悉以过敏煎(方见前)加生地、白茅根、丹皮、紫草、白蒺藜、地肤子等养阴凉血、祛风止痒,每收良效。

二、注重气机升降论治

结合脏腑升降出入是人身气机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不仅体现出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维持着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如肝气自左而升,肺气自右而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心火潜降,肾水上济等,如此升降有序,出入有恒则人体脏腑安和,体健身强,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反之,人身之气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或应升反降,应降反升,或升发太过,或下降太甚均属气机逆乱之证,所以掌握气机升降之理实是抓住病机之要。

祝氏认为,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活动息息相关,尤以肝、肺、脾、胃四者为重。乃因肝肺是气机升降之道路,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故气机逆乱证的调治必须结合各脏腑的升降特点。

如他治疗气机不调引起的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大便不畅之证,每选桔梗、枳壳、薤白、杏仁四药组方,谓之调达“上、下、左、右”。取桔梗辛散,宣发肺气于上;枳壳苦温,疏通脾胃之气于下;薤白辛滑,通阳散结,行气于左;杏仁温润,利肺滑肠,行气于右,诸药相伍共奏行气消胀、散结止痛之功。对于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证,祝氏根据叶天士“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喜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脾虚不健、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眩晕、鼻渊、耳聋、便血、崩漏、久泻、淋浊诸证;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肺胃气逆所致的哮喘、咯血、呃逆、呕吐、噎膈等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所致中脘痞闷或疼痛,口干思热饮,大便溏薄,苔黄脉弦之证等调理气机升降的治法,在祝氏医案中是比较多的。

肝主疏泄,凡气机不调的病证大多与肝气郁结有关,祝氏善用逍遥散加减治之。傅青主说:“逍遥散最能解肝之郁与逆。”方中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和中健脾,柴胡、薄荷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方虽平淡无奇,用之得当,治疗范围极广。如加丹皮、黄芩、秦艽、白薇、地骨皮等滋阴养血清热,可治肝郁化热,阴血不足之内伤发热;加白蒺藜、首乌藤、枣仁、五味子、清半夏、夏枯草等养血安神、交通阴阳,可治神经衰弱之失眠多梦;加土茯苓、草河车、连翘、板蓝根、生甘草等清热解毒,可治慢性乙肝之HBs Ag阳性者;加丹参、生山楂、制首乌、草决明等活血降脂,可治脂肪肝;加川楝子、泽兰叶、合欢皮、白蒺藜、丹参、茜草等行气活血、软坚消症,可治慢性肝病之肝脾肿大;加金钱草、菖蒲、郁金、鸡内金等清热化湿、利胆排石,可治胆囊炎、胆石症;加苏藿梗、白芷、生苡仁、陈皮、炒防风等健脾燥湿、和中止泻,可治慢性肠炎之泄泻;加钩藤、前胡、白前、桑白皮、紫菀等清肺平肝,可治肝火犯肺之咳喘;加丹皮、紫草、生地、白茅根、白蒺藜、地肤子等凉血清热、疏风止痒,可治血热搏结之皮肤痒疹。以上数种病证不同,然肝郁导致气滞、血瘀、化火、伤阴、克脾、冲心、犯肺等病机则一,故以逍遥散调畅气机为主。

三、调气在理血之先补气在养血之上

气血来源于脏腑,温煦滋养脏腑而又为脏腑所用,两者相互滋生,相互依附,不可分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以生血运血,血以养气载气,气无血则不生,血无气则不长。故寒热失宜、情志不遂、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导致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祝氏治疗气血同病时是在气血并调的基础上偏重于治气。杨士瀛说:“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达;病源于气,区区调血,又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先阳后阴也。”祝氏学宗仲景,法效东垣、丹溪,对王清任、唐容川的气血学说颇有研究。他说:“治血不忘调气,病机使然。气能行血、运血、生血、摄血,气滞或气虚均可致血瘀;气不生血则血虚;气不摄血或气逆血乱又可导致出血。

凡此种种,治疗总宜调气为主,理血为辅。”如祝氏治疗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常分虚实两型:属气郁化火、血随气逆者,用旋复代赭汤加白茅根、茜草根、血余炭、花蕊石、三七粉等降气泻火为主,凉血化瘀为辅;属气虚不摄,血不循经者,用升陷汤加生地、生侧柏、生荷叶、藕节炭、仙鹤草、蒲黄炭等益气升陷为主,滋阴止血为辅。又如血虚证多见的缺铁性贫血、再障、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白血球减少等西医疾病,祝氏治疗时本着中医“气旺生血”和“肾主骨生髓、精血互生”的理论,常在应用黄芪、党参、白术、苡仁、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补益脾肾之气基础之上加当归、熟地、白芍、女贞子、桑椹子、制首乌、阿胶等滋阴补血药,使阳生阴长则血自生。总之,祝氏治疗气血同病的方法,大多是行气活血、降气止血、益气行血、益气摄血、益气生血等相兼并用。至于气分药与血分药之用药比例,则根据病情轻重而定,灵活多变,反映出“气在血之上,治血先调气”的学术观点。

推崇活血化瘀。他认为王清任重视实践,敢于疑古,勇于创新的精神,十分值得钦佩和学习,与某些在科学昌盛的现代,还一味尊古,把经典著作视为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一字不能移、一字不能改,对古人的论述不能提出异议的人,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自创新方33首,其中大部分是活血化瘀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可治疗许多疾病。祝氏在临证时,不仅对这些活血化瘀方药应用自如,而且能在辨证的基础上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发挥其治疗作用。

对血瘀证的诊断,祝氏除了注意颜面黑斑、皮下青紫、肌肤甲错、症积肿块,刺痛或痛有定处,舌黯脉涩等血瘀征象之外,特别提出了舌下络脉诊法,指出凡舌腹面有斑点或静脉青紫怒张者即属内有瘀血之征。如曾治疗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方治疗无效,视其舌下静脉怒张明显,乃改投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愈。

祝氏认为,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凡寒热、气虚、气滞、损伤皆可致成血瘀。治疗时要“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要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的理论来指导活血化瘀方药的配伍,活血方中不能纯用一派血分药,必须配伍气分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去瘀作用。因此,他在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时,常酌情配合其他治则,以期疗效更佳。祝氏临床常用活血化瘀配伍法则有:

(1)益气活血法:如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脑软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外阴白斑等;(2)逐瘀活血法:如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之闭经、高血压、神衰失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3)温经活血法:如用少腹逐瘀汤或艾附四物汤加减治疗寒凝血滞之痛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炎等;(4)清热活血法:如用温清饮加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等治疗糖尿病燥热入血之疮疖频生等;(5)软坚活血法:如用自拟软坚消症丸(制乳没、穿山甲、皂角刺、丹参、三棱、琥珀、生山楂、乌梅、生薏仁、橘核、荔枝核、昆布、龟板、夏枯草等)治疗妇女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甲状腺瘤、前列腺肥大等病。某些疾病外观血瘀征象并不明显,但祝氏也考虑其病机发展可能有血脉瘀滞不通,治疗时常辅以活血药物。他认为,久病、重症每多夹瘀血,在主方中适当加用活血药,可提高疗效。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常加当归、川芎、丹参;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常加益母草、鸡血藤、丹参,使瘀血得去,脉络疏畅,往往收到满意效果。

根据祝氏多年用药经验,将活血化瘀药分为4类,便于临床掌握。

(1)养血活血药: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2)一般活血药(有祛瘀生新作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益母草、鸡冠花、蒲黄、五灵脂、三七、茜草根、丹皮、郁金、泽兰、月季花、凌霄花;(3)破血药:苏木、刘寄奴、元胡、大黄、水蛭、虻虫、虫、生山楂、王不留行、牛膝;(4)攻血药:乳香、没药、血竭、阿魏、三棱、莪术、穿山甲、土鳖虫。这种依据药物作用强度分类法,对临床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学贯中西医勇于实践的祝谌予》。董振华 季元 整理
2
本条ID:1411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