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攻于补虚中求实——晚期癌瘤的治疗经验

一、晚期癌瘤的现状及治疗目的

晚期癌瘤指原发癌瘤恶性度高,有广泛的浸润或转移,致身体虚衰并有合并症和兼症(如消瘦、贫血、疼痛等),不适于使用常规的治癌手段如手术、放射或化学药物等。这类患者约占全部癌瘤的1/3以上,且以消化系统癌瘤为多见,是当前抗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医学领域于70年代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并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对于恶性肿瘤生存质量的评价标准,以孙燕提出的十四项评价标准较为全面,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对癌瘤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情况、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体重、血红蛋白等各因素,将每个因素按正常逐渐向不良进化分为5个等级,然后,根据其上述各因素的总分估价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好≥41分,中21~40分,差≤20分。根据这种分法,周氏认为,晚期癌瘤皆是生活质量总分在30分以下,临床表现可见肿瘤本身的广泛扩散,以及合并症、继发症、后遗症等。治疗上由于不适宜手术、放射、化学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求助于中医。治疗的目的则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甚至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

二、晚期癌瘤常见症状的辨证

晚期癌瘤的症状表现,总的来说是“正虚邪盛,本虚标实”,正虚,以脾肾两脏的亏虚为主。

脾虚者,身体消瘦、纳呆、乏力、汗出、大便滞下,舌淡暗,苔白厚,脉沉细。肾虚者,以阴虚为主的见消瘦、疲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以阳虚为主的见消瘦、疲乏、自汗、恶寒肢冷、小便清长、腰膝酸冷,舌淡暗、苔白或灰黑,脉沉细弱。而局部肿块多巨大,盘根错节,全身广泛转移。实验室检查多表现全身免疫与代谢功能紊乱,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其中,属脾虚型的预后稍好,肾阳虚衰者预后最差。晚期患者常见疼痛、出血、贫血、纳呆、消瘦、乏力,这些症状表现又常有其特定的病机,现分析如下:疼痛:在晚期癌瘤患者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度以上的疼痛,发生率高达50%以上,故疼痛为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三阶梯止痛法已广泛推广,并提出消灭癌痛是本世纪抗肿瘤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有效的止痛。在我国,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药物的供给问题,包括医师的重视及药物管理制度等,二是由于担忧药物的副作用或成瘾性。根据“不通则痛”理论,周氏认为,癌瘤的病机,总不离痰、瘀、毒三字,痰瘀胶结,瘀毒郁滞,经络闭阻,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尤以“瘀”为主要。

因痰瘀胶结所致的,其疼痛特征为刺痛,痛有定处,并伴咳痰不爽,头晕目眩,肢体麻痹,腹中硬块等症状;因瘀毒阻络所致的,其疼痛的特征是锐痛,持续疼痛,可伴发热,腹块坚硬,全身瘀斑、瘀点,舌多为紫暗,脉弦细。

出血:多由癌瘤压迫、侵犯大血管或肿瘤破裂所致,为晚期癌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癌瘤在肺,不论原发或继发,多为气阴两虚的咯血,血色鲜红,量少,伴低热汗出,短气,咯痰不爽。

肝癌的出血,多为肝火炽盛,迫血妄行的呕血、便血,常常出血量多,来势凶险,伴烦躁不安,口苦咽干,身目俱黄;胃癌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多为阴虚火旺或脾气虚弱,脾不统血所致。阴虚火旺者,胃脘灼热疼痛,口干烦闷,出血量少,血色鲜红;脾不统血者,出血量多,面色苍白,疲倦乏力,脉微欲绝;泌尿系癌瘤所致的尿血,多属肾阴亏损,水不济火所致,表现为尿血鲜红、刺痛、淋漓不净,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光无苔,脉细弱;鼻咽癌的鼻衄出血,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出血量少,色泽鲜红,伴消瘦、乏力、头晕头痛、耳鸣、夜寐不安。

贫血:贫血是晚期癌瘤的最普遍的症状之一。或因癌瘤本身的消耗与出血,或因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致造血障碍。中医学认为,脾为生血之源,肾主骨生髓,故贫血多责之于脾肾两脏,临床表现亦可有脾虚或肾虚的不同。对于癌症贫血的治疗,主张药治和食治并重,常常选用血肉有情之品,补充生化之源,填精益髓生血。

纳呆、消瘦、乏力:是晚期癌症的通病。癌病者常见舌头味蕾的味觉功能减退,饮食无味而影响食欲;癌瘤一方面掠夺和消耗机体的营养,一方面其代谢产物形成“内毒素”影响机体的消化和吸收,使机体迅速出现消瘦和乏力。古人强调“有胃则生,无胃则死”,“胃”即胃气与食欲,《景岳全书》谓:“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对于晚期癌症,尤其是这样。纳呆的后果是消瘦与乏力,故曰“安谷者昌,绝谷者亡”。纳呆的表现说明胃不受纳,或脾不运化。肝气横逆,肝木凌脾致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脾胃虚寒,脾气下陷,运化无权,治宜健脾醒胃或补中益气;癌症临终,气若游丝,命门火衰,无法温煦脾阳,胃腑无火不能腐熟水谷,治宜温补脾肾,可用高丽参、干姜补气温胃,回阳固脱。

三、重健脾补肾寓攻于补,治晚期癌瘤虚中求实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消耗,肿瘤毒素造成机体的营养障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髓海足则精血盛,髓海虚则精血竭;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脾主身之肌肉、四肢,脾气健旺,生化有源,肌肉强健有力,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权,肌肉失养,则消瘦,大肉尽脱。脾主运化赖于肾阳之温煦,肾精须赖脾血的滋养,故消瘦、贫血,皆由脾肾亏虚所致。从80年代开始,周氏指导助手开展对健脾补肾方剂的研究,通过建立脾虚、肾虚证小鼠模型,喂养参芪固本汤(周氏经验方),药后荷瘤小鼠的体重增加,生存期延长,并有抑瘤作用,临床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近几年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如金水宝对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人参注射液对脾虚患者的综合作用,补肾活血药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等等,均说明此类药物有调整T细胞亚群功能,提高NK细胞活性,改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体重,改善贫血,改善临床症状等多种作用。在晚期癌症中,正邪不两立,常常祛邪忌伤正,故手术及放、化疗皆无法进行,病人亦无法承受峻猛有毒中药,而扶正恐养邪,致邪毒得势嚣张,健脾补肾法则寓攻于补,为晚期癌瘤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路。

晚期患者正虚邪盛,正邪交错,在机体一派虚象中邪毒肆虐侵凌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兼症,皆有瘀毒之郁积,此乃“独处藏奸”。在补虚的常法中应注意到邪毒聚结之点而于虚中求实,是为变法。经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虚中求实之“实”,每每是“标急”之所在。周氏治一胃癌肝转移之七旬老翁,倦卧短气声低,眩晕心悸,食入即吐,大便10天未行,舌黄起芒刺,脉沉滑,前屡进旋复代赭合陈夏六君之属而罔效,病者虽为高龄虚衰之躯,腑实即是独处藏奸之地,此时通腑可救标急,用小承气合下瘀血汤泻下燥粪秽便后,顿觉肠饥索食,数天后来诊诉诸症已去大半矣。周氏谆谆教诲:“‘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真乃金玉良言!临床察病须全心用‘意’,辨证遣方应知常达变。”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肿瘤学家周岱翰》。林丽珠 整理
2
本条ID:1410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