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而不泥古发展温病学说

一、首倡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属“火邪”、“热毒”论,辨证归属温病范畴

肿瘤放射学是建立于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及临床肿瘤学基础上的学科,自1922年Cautard氏报告用以治疗喉癌取得成功后,放射治疗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治疗体系,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根据放射源的种类分为三类:

①放射性核素射出的α、β、υ射线;

②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

③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他重粒子束等。

根据放射源的照射方法可分为体内照射和体外照射。由于放射治疗是通过照射源照射身体某部位,在照射肿瘤组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照射到一部分正常组织而产生一系列毒副反应。放射线对组织损害可以修复的为放射反应,出现不可修复的组织损害则为放射损害,此类反应周氏统称之为“放射病”。

“放射病”的表现可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表现。全身症状表现为于放疗后1至数小时或1至2天出现恶心、厌食、呕吐、头痛、全身乏力、骨髓抑制等反应,并有发热、口干、喜热饮、小便短赤等热盛伤阴症状;局部反应如鼻咽部、生殖器出现的放射性粘膜损伤,导致粘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出现溃疡、出血;肺部放疗后可出现干咳或咳嗽、气促等症状;下腹部放疗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便血、里急后重等;在放疗后数天还可出现放射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发红、焮热感、日久渐变为暗棕紫色,甚则出现湿性表皮脱落、破损、久不愈合的溃疡、疼痛等。

以上症状表现,均有热象偏重、化燥伤阴的病理特点,因此,“放射病”属“火邪”、“热毒”,而“火邪”、“热毒”属于阳邪,具有温热性质的特点,且邪热从外感受,起病急、变化快,因此,辨证应属“温病”范畴。其发病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传变规律也不一定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病理阶段,但在不同季节,因“四时”主气的不同也兼夹有“时气”的症状表现,且其症状表现同样也可分为卫、气、营、血分症状。放射病虽不完全类同温病,但它是温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先贤只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限制,未有机会认识此治疗手段罢了。近代医家已意识到,温病病因学说的意义已不仅限于温病的发生原因,而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素问·调经论》已提过,“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或生于内者,得之风雨寒暑,也可以得之饮食起居”。王孟英在分析吴鞠通“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时提到,“夫温病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于中下也。伏气自内而发,则病于下者有之。胃为藏垢纳污之所,湿温疫毒,病起于中者有之,暑邪夹湿者,亦犯中焦,又暑属火,而心为火脏,同气相求,邪极易犯,虽始上焦,亦不能必其在手太阴一经也”。所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并非一成不变,不必拘泥于某些条条框框,关键在于根据病因病机辨治。清代名医高锦庭亦曾将温病学说引进到外科领域,在《疡医心得集》中提到:“盖以疡科之证,在上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者俱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长夏湿热炎蒸,肌体易疏……客于肌表者,则为㾦为瘰,为暑热疮,为串毒,为丹毒游火,客于肉里者则为痈为疡,客于经脉者为流注,为腿痈。”“亦有暑邪内伏,遇秋而发者……其在肌络则为流注、腿痈等症。”周氏把温病的辨证理论体系应用到“放射病”的辨治上,是对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

二、养阴保津祛邪消瘤

温病的治法,统括起来主要有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固脱等,在“放射病”的治疗中,首推滋阴法,因为放射病属“火邪”、“热毒”,易耗伤津液,若能“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养阴保津法在肿瘤放射病治疗中贯穿始终。

大凡人体的精、血、津液,皆属于阴液的范畴,滋阴法即是运用生津养液,补血填精作用的方药,达到滋补阴液,调节阴阳偏颇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具体运用上,根据病情不同,而分别用甘寒生津法,咸寒甘润法,酸甘化阴法,苦甘合化法等;依据病位的不同又可分为滋养肺胃、增液润肠、滋补肾阴等。

滋阴法在放射性病中的运用举隅:

1.放射性皮炎:症见皮肤红肿热痛,进而脱皮屑、脱皮毛,阵阵发痒,此为干性皮炎;肿痛潮红,皮肤破损,渗出大量黄色液体,为湿性皮炎,舌红,苔黄或腻,脉数。刘河间曰:“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中医辨证属“疮疡”范畴。又因肺主皮毛,故放射性皮炎从肺论治,拟用辛凉宣肺、苦甘养阴法,用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薄荷、连翘、栀子、牡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黄芩、蛇舌草、石膏),外涂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2.放射性口咽炎:症见口腔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甚则出血,舌体生疮,咽喉肿痛,口舌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舌为心之苗,喉为肺系,治宜清热凉血、清心育阴法,方用清营汤加减(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由于口腔溃疡,影响进食,可用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频频呷吸。

3.放射性肺炎:症见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不爽或黄粘痰,或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属肺燥津伤,津亏热结,治宜清热养阴,宣肺理气。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甘草),热盛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炙草、粳米)。

4.放射性食道炎:症见吞咽疼痛,食道烧灼感,口干咽燥,便秘,或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腻,脉弦数。食道为胃之上口而归属于胃,放射治疗灼伤胃液,致胃阴不足,阴虚火旺,灼津成痰,治宜滋养胃阴,清热保津法,方用《时病论》的清热保津汤(连翘、天花粉、鲜石斛、鲜生地、麦冬、参叶、枳壳、石上柏)。

5.放射性胃炎:症见脘腹胀闷,恶心呕吐,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腻,脉濡滑或弦滑。此因火邪灼伤胃液,胃阴受损,脾阴不足,致水谷停滞,滋生湿热,治宜苦甘化阴、燥湿醒胃。取甘苦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泻热燥湿,免除滋阴助湿之弊。方用冬地三黄汤合薛氏五叶芦根汤化裁(麦冬、黄连、苇根汁、元参、黄柏、银花露、细生地、黄芩、生甘草、藿香叶、鲜荷叶、佩兰叶)。

6.放射性肠炎:症见腹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粘液血便,口干舌燥,烦闷不安,舌红或绛,苔白或黄腻,脉弦数。此乃邪热瘀结下焦,久积不化,蕴湿化毒,由气分入血分而致,治宜清肠解毒、凉血导滞,方用白头翁汤合黄连白芍汤方加减(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芍、丹皮、丹参、苦参、土茯苓、蛇舌草)。

7.放射性膀胱炎: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满不适,排尿困难,甚或血尿,舌红,苔黄,脉弦。肾合膀胱,肾主开阖,司膀胱气化,热邪蓄积下焦,灼伤真阴,开阖不舒,气化无权,故小便不利,治宜清泄瘀毒,滋阴利水,方用茵陈蒿汤合猪苓汤加减(茵陈、山栀、大黄、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山萸肉、马鞭草、仙鹤草)。

8.放射性脑脊髓炎:症见神情淡漠,烦躁不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上肢或下肢麻木感或触电感,甚则截瘫,二便失禁,舌红或暗紫,苔薄,脉沉细。放射线照射骨骼髓海,热邪伤阴,经脉阻滞,肾精不足,髓海失养,治宜滋肾填精,通络祛瘀。方用左归饮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熟地、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龟板胶、川牛膝、归尾、黄芪、地龙、桃仁、红花、田七)。

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主要表现为热邪伤阴,而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机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滋阴法也为扶正抗癌的主要大法之一,广泛用于素体阴虚,或肿瘤邪毒化火,热毒伤阴,阴津亏耗,或病至中晚期,体质亏虚,阴液不足者。滋阴法在放射治疗中,不仅具有减轻放疗的副作用,还有增效、祛邪抑瘤的作用。实验也证明养阴药物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作用。运用滋阴法,具有标本同治作用,临床上还须根据夹瘀、夹痰、气虚、阳虚的情况,综合辨证,以求“阴平阳秘”。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肿瘤学家周岱翰》。林丽珠 整理
2
本条ID:1410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