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七法

咳嗽一症,病因多端,外感内伤均可导致。按八纲而论,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以脏腑而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医学三字经·咳嗽》亦云:“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是以咳嗽并非小恙,施治不妥,可缠绵不愈,甚则酿成大病。临证辨治,务求思路要宽,方法宜广,用药须活,但又要切中要害。

赵氏治疗咳嗽常用宣、清、润、降、和、补、涩七法,兹分述如下:

一、宣法

适用于表邪未解、肺失宣和的咳嗽。此类咳嗽有两种情况:一是风寒束表,肺失宣发,表现为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身恶风寒,周身酸懒,无汗,舌淡苔白,脉浮有力。治宜辛温宣肺,成方可用三拗汤,主要常用药物有麻黄、苏叶、芥穗等。

二是风热束表,肺失宣和,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咽干,干咳或有少量粘痰,身有微热,无汗或有微汗,脉浮数,舌质边红,苔薄白。治宜辛凉宣肺,成方可用桑菊饮变通,常用药物有竹叶、桑叶、薄荷、淡豆豉等。

二、清法

适用于素有内热薰蒸于肺,或表邪入里化热的咳嗽。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色黄而粘稠,或痰带腥味且不易咯出。常伴有口干舌燥、欲饮冷饮等症状。治宜清凉之剂,可用泻白散变通,常用药物有枇杷叶、黄芩、知母、竹茹等。清凉药物不宜过量,中病即可。因肺为娇脏,苦寒太过则易化燥伤津。但当病重之时,药量太轻,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就要权衡病情轻重,合理地选用药物,使之恰到好处,无太过与不及之弊。

三、润法

适用于燥邪伤肺的咳嗽。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黄粘痰和痰中常带血丝,口干欲饮,手心干燥面觉热,舌苔少而无津,脉细数。多因内热久羁化燥伤其肺阴;或因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汗多饮少,耗伤肺阴,酿成燥咳。治宜润肺清燥,可用清燥救肺汤或桑杏汤变通,常用药物有天冬、麦冬、沙参、贝母、梨皮等。以上是指温燥而言,还有凉燥咳嗽症,要从病因、季节上辨识,不多赘言。治燥咳,不要只着眼于有无痰或痰量多少,要从四诊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四、降法

适用于肺气郁闭的咳嗽。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满、气促痰多、两胁胀痛、善太息,多因气郁上逆、肺失肃降所致。成方可用苏子降气汤,常用药物有苏子、杏仁、瓜蒌皮、莱菔子、沉香、枳壳等。必须注意,运用降气药物不可太过,否则易伤正气。

五、和法

适用于营卫不和或少阳气郁引起的咳嗽。营卫不和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上气,汗出恶风,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多因风邪伤卫所致,成方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少阳气郁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两胁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苔薄白,舌边红,脉弦小数。多因少阳转枢失灵、气逆犯肺所致,可用小柴胡汤加杏仁、桔梗、枳壳等。

六、补法

适用于虚嗽(劳嗽)。虚嗽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别,治疗则有补肺、补脾、补肾之异。

1.补肺:此法适用于肺虚咳嗽。肺气虚者,多因素体阳虚损伤肺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声低,气短乏力,自汗,畏寒怕冷,可用保元汤变通。肺阴虚者,多因素有内热,喜嗜辛燥食物,耗伤肺阴;或房事无度,耗阴伤精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可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或秦艽扶羸汤,随证投之。

2.补脾:此法适用于脾虚咳嗽。多由脾气虚弱,或因饮食不节、痰蚀内生,或因久泻伤脾而使土不能生金、肺失肃降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腹胀纳差,痰多清稀,可用六君子汤变通。

3.补肾:此法适用于肾虚咳嗽。多因肾阳不足,肾不纳气,水湿上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时遗溺,痰多清稀,呼吸因难,不能平卧,腰膝酸软,亦常兼肾阴不足证,可随证选用肾气丸、纳气汤、金水六君煎。

七、涩法

适用于久虚欲脱之咳嗽。多因久嗽伤肺、肺气失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时大汗出,气不接续,遗溺便稀,面色㿠白,精疲乏力,成方可用独参汤、参附汤、诃子散加五味子等。

赵氏指出,运用七法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辨证,辨证准确,论治才能恰当。辨证时,既要注意到主证,又要注意到兼夹证;既要注意到肺脏疾患,又要注意到其它脏腑的病变。论治时,既要善于运用常法,又要注意运用变法;既要抓住一法的恰当运用,又要善于根据证情的复杂性而配合运用两法或三法。选用方剂时,既要有主方,又要善于变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在明理知在成行的赵金铎》。朱建贵 赵超英 整理
2
本条ID:1409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