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氏非常推崇古人的“邪不解咳终不宁,阴气复咳自愈”的理论,尤其是在慢性咳嗽或顽固性咳嗽时,常用解邪法和复阴法为指导用药的大法。
一、解邪法
《内经》有“肺为娇脏”之说,叶天士亦讲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古人谓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外邪、内邪均可致咳。咳邪的种类很多,要针对不同的“邪”有目的地施治,才可能解邪止咳。张景岳曰:“去邪务尽,不可揽而留之。”就是讲要邪有出路,邪无出路必致生变。翟氏最擅长的解邪法是宣解法和脱敏法,这两个方法是治疗外感咳嗽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1.宣解法:翟氏主张病从表侵入,仍应从表而解,病位在肺,病性多为邪实,因肺属高位用药宜清扬,使药力易达病所。宣解法是一种给邪以出路的方法,使肺气得宣,五脏则安。常用处方为:炙麻黄3克、炙甘草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苏子叶各6克、桔梗10克、厚朴10克、鱼腥草15克、芥穗6克。麻黄辛、苦、温,归肺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效,因本品能宣肺、开腠理、散风寒以解表证,故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肺病之专药,辛温峻猛,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用之失当,贻害匪浅。
翟氏用此药时,一是炙用缓解其过度发汗之效,一是量少,配以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次酸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并可松弛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和麻黄配伍有缓和药性、增强药力的功效。黄芩配杏仁:黄芩味苦性寒而气薄,主入上焦,善清肺中火邪,治上焦湿热,疗膈上热疾,除胸中气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肺炎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配以杏仁苦微温,具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一升一降,可增强清肺泄热之力,又有很好的泻肺、止咳作用。桔梗配苏子:桔梗苦辛,归肺经,具有开宣肺气、祛痰的疗效,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二药合用一宣一降,宣发肺气,清降逆气。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降火则气不上逆。
厚朴配鱼腥草:厚朴辛温,能下气降逆,燥湿除满,鱼腥草辛、凉,归肺经,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二药并用,既加强了降气行痰的作用,又同奏清热化痰之功,善治肺失宣降,气滞上逆之证,临床多用于咳嗽、肺热者。芥穗辛微温,归肺经,善去风解表。风为六气之首,外感咳嗽以风为先导,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因此,全方中佐一味芥穗,以疏散风热,解表利咽。
2.脱敏法:遇冷、油烟及其他异味引起的咳嗽,四季均有,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突然,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咽痒、咳嗽、少痰、胸闷甚至喘。西医认为:这是由于过敏原导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常用处方为:炙麻黄3~5克、炙甘草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紫草10克、蝉衣10克、杷叶10克、桑叶6克、苏叶6克、牛蒡子10克。
炙麻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甘草能润肺止咳,一般认为甘草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刺激,达到镇咳目的;甘草次酸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因此对过敏所致的咳嗽有一定疗效。黄芩甙和黄芩素均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对豚鼠实验性咳喘有协同作用。因此可以肯定黄芩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翟氏常用紫草配蝉蜕:紫草甘、寒,有凉血解毒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对病毒和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还有轻度解热作用。蝉蜕甘、寒,归肺、肝经以疏散风热,祛风解痉;二药使用相须配对既可入肺化痰清热,又可加强脱敏作用,蝉蜕味咸而入血分,可搜血中之风,与紫草合用,引入血分,则增强祛风止痒作用。苏叶配桑叶:苏叶辛、温,归肺经具有发表散寒、开宣肺气之功,临床常用其温中、定喘的功效。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具有清肺润燥,止咳清肝的功效,翟氏常以此二药相合,味薄轻清直达肺经,一散一开,一清一润,一寒一温,相辅相成,增强临床脱敏止咳疗效。牛蒡子味辛苦而性凉,能升能降有散风利咽去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枇杷叶苦、平,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下气止咳的作用;二药相伍,起协同作用,一个利咽,一个润肺,顺气消痰、止咳功著。
二、复阴法
多用于内伤咳嗽证者。一是复肺阴法,一是纳肾气法。内伤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火内灼,肺失润燥而咽干痒作咳,病久必伤他脏。久病肾虚,摄纳失常,因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故气不归元,常见咳、喘、痰证。
1.复肺阴法:适用于久咳不愈咽干喉痒,少痰,咯痰不利,口渴易汗。常用处方为:炙麻黄2克、炙甘草10克、元参10克、牛蒡子10克、桑叶6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青黛1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五味子10克、沙参10克。
桑叶苦甘而寒,轻清发散;杏仁甘苦微温,能降气润燥,利肺止咳。两药同用,一取质轻以宣肺散邪,一取质润以降气止咳,一宣一降,以调节肺气,为轻宣润肺之佳品。元参、牛蒡子皆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然元参咸寒质润多液,能滋阴降火;牛蒡子辛苦性寒,能疏散风热,二药合用既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又有解毒利咽的功效。五味子配麦冬:五味子性温,偏于敛肺益肾;麦冬味甘性润,擅长润燥清肺,二药配伍酸甘化阴,化生阴津,濡润脏腑。沙参与麦冬同为养阴生津之品,性味归经也相仿,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具有清肺养阴生津止咳的良好作用。百合甘寒凉润,主入心、肺二经,功专润肺止咳具敛肺之力;枇杷叶性味苦凉,擅入肺胃而下气降逆,并有润肺之功。二药配对,润肺之中有滋肾之力,无论阴伤肺燥,或者肺肾阴虚,均可选用。
2.纳肾气法:咳喘证缓解期,翟氏十分重视健脾纳气,以助肾益肺达到治咳的目的。同时,久咳者以冬病夏治最宜。常用处方为: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白果10克、核桃仁10克、葶苈子10克、半夏10克、车前子10克、化橘红10克。
胸闷、气短加瓜蒌、薤白;尿频、怕冷加紫石英、刺猬皮;喘不能卧加炙麻黄、苏子、海浮石。
桂枝、白芍伍用,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意在治疗风寒表虚证。后来施老临证处方时谓其桂枝色赤,入于血分,可通血脉;白芍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共奏通调血脉,振奋中阳之意。翟氏在数十年的治咳中体会到:由于表邪咳嗽,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日久伤肺,肺之清肃乏力终至脾、肾衰竭。因此治疗阴虚咳嗽,最重要的是保护肺、脾、肾的功能,以扶正气。而选用桂枝、白芍取之桂枝温中散寒,白芍养血敛阴,二药合用温中补虚。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有调解全身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助消化,抑菌解毒的功效;白芍甙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补骨脂配核桃仁:补骨脂辛、苦、温,具有补肾温脾的作用,因本品气温味苦,既能强肾逐寒,又可纳气归元,止咳平喘;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肺、肾经。既能温补肾火,又可补气养血,敛气定喘,还可温肺润肠。二药伍用,一肺一肾,金水相滋,敛肺纳气,是翟氏最为得意的止咳平喘妙药。五味子配白芥子:五味子味酸、咸,性温入肺、肾经,本品五味具备,独以酸、咸为胜,故能收敛肺气,益气生津,并能益肾气固摄真元,其性温而干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药是呼吸系统机能药,有收敛滋补性能,能增强机体活力,止咳平喘;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经。本品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温肺开胃、利气去痰,又能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能激惹透窜,诱导循环,解痉平喘,排除炎性分泌物,软化病理组织。二药参合,相伍为用,增强温肺敛气,利气平喘的作用。葶苈子配车前子:葶苈子味辛、苦、性寒,本品辛散开壅,苦寒沉降,能泻肺气壅滞而去痰平喘,肃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肿;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去痰止咳的作用。翟氏临床善以二药相伍用,葶苈性沉降而通利,泻肺平喘功效甚佳,配以车前子增强利水作用,对呼吸道粘膜的充血、水肿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归肺经,具有宣肺平喘,收涩止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补肺镇咳,抑菌防腐的作用。翟氏擅于用此药治疗慢性气管炎,在恢复期时,嘱病人服用油浸白果以强肺定喘。半夏配化橘红:半夏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本品具有辛散降逆、温化痰饮,为和胃降逆化痰之要药。化橘红味苦、涩,性温,归脾肺经。本品辛散苦降,其性温和,为脾、肺气分之药,既能导滞化痰、止咳平喘,又能健脾和胃,二药均入脾经,合参互用,相互促进,增强健脾化痰作用,气机通畅,肺胃之气升降适宜,咳嗽自除。
上方配伍突出体现了“阴气复咳自愈”的观点,以扶正养阴为主,重点是保护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以期恢复御邪之力。用药特点针对性强,组方立法严谨,药物主次分明;配伍原则,注意脾胃之本能,伍用理气宽中之药,灵活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