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强调辨证论治,常以八纲辨证为常论。翟氏强调:“纲与目是主从关系,所谓‘纲举目张’,善张纲者引其纲,万目俱张。中医辨证应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加上气血为目。”重视气血辨证是翟氏临床辨证的特色。
气血辨证古已有之。古人谓:“人之一身皆受气血之所循行。”气主温煦,血为濡润。气由血载,血由气运,两者共同调节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这是气血的正常生理过程。气血流畅与气血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气血辨证是治病中的必要环节,又是施治中的重要依据,翟氏对此十分重视。他一生致力于气血辨证的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诸多疾病的病机中,常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层次上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不论是急性、慢性疾病,都可能造成气血紊乱”。张景岳曾说:“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正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明确指出气为百病之源。血的正常循行除了在气的推动作用下,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外,各脏腑的协调运动也很重要,肝藏气脾统血,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如果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都可导致血运的异常而致病。气血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气血辨证的理论基础。辨证本身就是中医临床思维过程的方法论,是中医的精髓,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中医辨证的方法不断完善。翟氏以阴阳辨证以定病之属性;以脏腑辨证以定病位之所在;以表里虚实、寒热气血辨证以分析病之所由来。这种新的思维方法以纲举目,以目析病,层次分明,拓宽了临床的治疗思路,进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他特别重视气血辨证的渗入,如对于临床难治的慢性咳嗽,翟氏多辨为肺气失宣,阴气不足。气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气机不畅,则影响肺气推动布散之功能失常,阴气虚损不能润养肺卫,气化失常,则升降失司,气道失养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不止。又如在慢性胃脘痛证中,翟氏认为“不通则痛”是由于脏腑气机的郁滞,寒则凝,日久则影响血络通畅,“气为血帅”,气滞则血不行,根据“百病皆生于气”的病机原理,胃脘痛的发生和发展,无非是气机失调所致的气滞血瘀或脾胃虚寒所致的气虚血衰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又如心脑血管之疾病,更突出了气血辨证的理论,“心主血脉”是气血运行之大主,因气滞、寒凝于心,而心脉不通,血脉瘀阻,气滞导致血瘀而诱发心痛。《景岳全书》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提出气血虚衰,气机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行迟滞,形成瘀血,经脉不通,而脑失所养,常呈脑失神明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