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从新生到成童,由于身体各方面尚未完善成熟,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形体功能都随时起着变化,与成人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尤其在生理病理方面各具有特点,这些都对小儿的健康、保育和疾病的发生、变化、诊断、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必须正确认识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幼嫩,形气未充”。这是泛指小儿阶段形体、脏腑、气血、功能等方面均未发育成熟而言。具体来说,小儿形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藏精气未足,卫外功能不固,基本可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一特点。

另一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是泛指小儿在不断哺育下,茁壮成长之中,有着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的生长能力。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能力越强,速度越快,如一周岁时,其身长是新生儿的1.5倍,而二周岁只有新生儿的1.7倍;体重一周岁时是新生儿的三倍,而二周岁只有四倍不到。就是翻身、坐、爬、站、开步走等功能活动,亦基本上在一周岁内成长起来的。

这充分说明其生长能力是十分旺盛的,故称小儿“纯阳”之体,首先在《颅囟经》中提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但决不能理解为纯阳无阴之意,我们综观小儿的生理特点,其基本情况是形体柔嫩、气血未充、脏腑未坚,不仅阴气未长,阳气亦未充也。故决不能以“盛阳”来理解,只能认为小儿是在稚阳未充盛,稚阴未成长的基础上,其生长发育能力是旺盛的。

上述两生理特点是在小儿机体内存在的内在矛盾,且在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小儿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矛盾,解决矛盾中,从而促使机体的不断发育,迫切需要水谷精微的补充,以适应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然生化之源的脾胃功能薄弱,而相对的小儿水谷精微的需要量比较大,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每天生活所需要的量,而且还需要不断成长发育的机体对水谷精微的补充,这样就增加了脾胃运化输布的负担。存在着的这一内在矛盾,若调护得当,可以化矛盾为动力,使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若调护不当,外因可以通过内因而致病,如能及时治疗,尚可治愈恢复。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生理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这内在矛盾,使机体生长发育,否则就容易致病。

总之,这两者在小儿机体内是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它可引起小儿机体不断运动和发展,在运动和发展中成长发育起来。

二、应该认真对待病理特点

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较薄弱,容易罹病,年龄越小,变化越快。正如《景岳全书》中讲:“小儿以柔嫩之体,气血未坚,脏腑甚脆,略受伤残,萎谢极易。”又如《温病条辨·解儿难》亦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这些记载,都是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现在可从两个方面来叙述。

1.发病容易。小儿由于形体柔嫩,抗病能力弱,容易发病,尤其脾肺两方面更为多见。万密斋在《片玉心书》中说:“肠胃脆薄兮,饮食易伤;筋骨柔弱兮,风寒易袭。”说得非常具体实际。

詹氏有“肺气虚,藩篱疏,卫外功能不固”之说,认为肺为娇嫩的藏器,它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出生后,由于周围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更加以小儿肺气虚,卫外不固,亦即藩篱不致密,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入,都首先犯肺。再加上小儿对寒温不能自调,故小儿在肺系方面的发病率比较高,如伤风、感冒、咳嗽、哮喘等证为多见。

同时又说:“脏腑薄,脾胃弱,运化输布失司。”认为脾胃者,乃仓禀之官,主腐熟、运化、输布,小儿由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的供养,相对的要多和迫切。而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古人常称小儿“脾常不足”,容易出现运化输布失司的现象,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故小儿脾胃方面的疾病较多,如呕吐、腹泻、积滞、疳证等多为常见。

詹氏强调,由于小儿生理特点,脏腑细嫩,功能未健,因而抗病能力薄弱,而发病容易,尤其是脾肺方面的病更多。故《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中说:“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所以对临床上这些常见病,必须从生理病理特点上来加以分析认识。

2.病变迅速。小儿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发病后,病变也快。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说:“盖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说明小儿脏腑、经络、神气、肌肤多方面均较怯弱,不仅易发病,而且传变,有如电波变动之快。例如受邪之后,邪势鸱张,易从阳化热,引发高热、抽搐,甚则昏迷。

詹氏认为,由于小儿脏腑薄,肌肤嫩,神气怯弱,在受邪后,邪正交争过程中,邪气易于鸱张,从阳化热,出现高热;热甚风动,风火相煽,肝风内动,而致惊悸、抽搐;甚则邪气深入,内隐心包,致神志昏迷。亦可由于热炽阴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而致抽搐瘈疭。但也有身热不甚高,而痰随热升,痰热壅阻气道,而致厥闭抽搐者。

古人称小儿为“肝常有余”。《育婴家秘》中说:“五脏之中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当然谓肝常有余,主要指肝属木,旺于春,说明小儿生长发育旺盛之意。但从病理上理解为,肝阳有余,则肝风易动,容易因热而引动肝风抽搐。

而且,小儿在发病过程中,寒热虚实易变,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詹氏指出,由于小儿脏腑幼嫩,气血未充,稚阴未长,稚阳未充,故一旦患病,邪气易张,正气易虚,且容易热化、寒化。往往可以出现由轻变重,或寒热虚实互变的情况。

例如,饮食失节,而致积滞壅阻,在初起时,可出现脘腹饱满,呕吐酸腐,泄下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之证。此乃有形之积壅阻中焦之实证。若不及时治疗,吐泻不止;或攻太过,积滞虽去,两者均可致脾胃损伤,既伤及脾胃之阳气,又耗其津液,致气阴两耗,而转为虚证。

又如,外感时邪,邪势易张,从阳化热,而致邪热炽盛,心火肝风交相煽动,出现高热抽搐,甚则昏迷,则为热证。在治疗时,若过用寒凉,苦寒攻伐,伐其生生之气,或正不胜邪,正气内溃,心阳不振,正虚阳衰。而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微无力欲绝之象,则转为寒证。

实与虚,寒与热,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实证可转为虚证,热证可转为寒证。临床上寒热虚实变化较多,亦可见到寒热交杂,虚实互见者,这些变化在临床是较多见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小儿藏气清灵,易趋康复。詹氏说,由于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故小儿阶段,活力充沛,反应敏锐,在患病中,能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治愈和恢复是比较快的。除这些特点外,小儿发病原因比较单纯,大多数为外感六淫之邪,以及饮食所伤之病,情志等精神因素所影响的病少,一般多属天真活泼,精神安宁,故轻病常可勿药而愈;即属重证,若能治疗及时,用药恰当,护理适宜,掌握有利时机,亦易转危为安,趋于康复。

《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提到:“其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保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这些都较清楚地论述了小儿这一特点。

因此,詹氏提出在临床诊治时,情况是复杂而千变万化的,必须因人因病加以辨证地全面地分析,即既要看到脏腑细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病变迅速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藏气清灵,易趋康复有利的另一面,而及时掌握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使病变从好的有利的方面转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当然更重要的,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擅长调治小儿脾肺的詹起荪》。詹乃俊 整理
2
本条ID:1409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