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水谷为本。”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础,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实。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被称之为“后天之本”。李东垣曾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又说:“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而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之气既与元气关系如此密切,所以李氏又指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张氏在其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中都反映出其重视脾胃的特点。他认为脾胃强则诸脏强,脾胃弱则诸脏弱,所以无论养生或治病都应重视脾胃。对脾胃生理病理认识中,张氏颇推崇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盖胃属腑而为阳,脾属脏而为阴;脾气宜升,胃气喜降;脾性喜燥,胃性喜润;二者相反相成,才能较好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其升降、润燥、寒温等均须平衡协调,这就如称物之“衡”。平则不病,不平则病。
张氏对脾胃的重视,反映在对脾胃生理的推崇。对脾胃本身病变的重视,在对其它系统的一些疾病的诊治上亦予充分的注意,如在认识慢性肾小球疾病时,泌尿系疾病一般都容易联想到肾而过于强调治肾,而张氏论治此病时兼重脾肾。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土健旺而协调于肺肾之间,则津液精微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敷布周身,资养躯体,反之则清不升,浊不降,精微或随小溲排泄,出现蛋白尿等变化,饮食反成痰湿水浊,症见低蛋白症、高脂血症或氮质潴留,故强调健脾益肾不可偏废。同样,在论治高脂血症,讨论减肥之时,亦强调饮食不节与脾运不健两方面互为因果所致。脾胃运化不健,痰湿瘀浊滋生,出现脂质代谢紊乱,于是导致高脂血证或形体肥胖,所以治疗时应先立足于健脾化痰,脾运健旺,痰浊自蠲,脂质代谢从根本上恢复正常。
由于对脾胃的重视,所以张氏在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尤其强调保护胃气,胃气一败,百药难进,而胃气来复,诸脏才得转机。因此切忌一味追求中病而大剂、重剂妄投,得此失彼,非远见之举。临床上仔细观察每味药可能对脾胃造成的副作用。并提出峻药缓投之法,即通过改变给药途径以取其效。如治疗氮质潴留时,采用大黄煎汤保留灌肠之法。在处方时又经常配伍谷芽、甘草之味甘和胃安中,并且协调群药。此外常谆谆告诫患者饮食节制。诸多病的成因都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同时诸多病的康复亦离不开饮食的合理和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