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已为人所周知。实际上,在调整功能方面,中药的双重调节作用,更有研究的必要。国内文献近年关于采用寒热同用、补泻兼施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报告甚多。古人虽有寒热并用的乌梅丸、补泻兼施的地黄丸,但毕竟是少数。现在,在临床上采用双重调整(如寒热同用、补泻兼施)的治法屡屡见效。笔者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举例如下:
例1:李某某,女,38岁,患者于1996年5月30日就诊,病史为消渴8年,CT报告为垂体占位病变。本年1月开始饮水增剧,终日饮水不止(临睡前需饮两暖壶),排尿甚多,其他治疗无效,故来求治。当时病人瘦弱,除饮多溲多外,尚有疲乏无力,头内觉热,头晕且痛,食少,腑行间日一次,脉沉细,舌淡红苔白等。辨证为阴虚火旺,用六味地黄汤加味。7剂后复诊,病人自述药后头痛呕吐,七日大便一次,饮多食少如前,脉沉细,舌淡红,苔薄黄。鉴于头热,晕痛及便秘增剧,剧渴如前,因此进行变通,在白虎汤四大症状及承气汤腹部满实症状不够明显的情况下,采用白虎与调胃承气汤合方。处方为: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生军10克、元明粉6克、枳实15克、生草8克、蔓荆子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4剂。6月10日复诊时,自述药后腹泻数次,头痛已除,渴减饮少,食欲增加,舌脉如前。由于病人形体瘦弱,在处方中去大黄、元明粉。6月13日复诊时,自述腹泻虽除,饮水又多,方中又加入硝黄二药。6月17日自述饮水减少,进食增多。自此持续门诊至7月11日,体力增,进食多,饮水基本正常,带药20剂回家。1997年3月来京检查,CT报告垂体病变缩小,病人已于去年8月恢复工作。这是一个通大便以涩小便的通因通治的病例,在滋肾养阴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阳明经腑同治的双重调整方法获得效果。
例2:徐某某,女,32岁,患者于1996年9月23日就诊,病史为22岁时发现左乳癌,手术切除。1995年5月发现右乳癌,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当时已有胸腔积液与胸骨转移。由于放射量过大,出现放射性肺炎。门诊时患者面色灰暗、呼吸极端困难,安静时亦需吸氧,咳嗽不止,不能活动,动则头眩,神倦声微,进食少,脉细疾,舌暗红。由于病情危殆,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与补中益气汤合方治疗,两周后呼吸症状明显改善,停止吸氧。继续治疗1月,气短症状消失。对肺气不足,呼吸困难,身体状况非常衰弱的老年或肺癌病人,笔者用此合方治疗,常获良效。按照中医传统理论,这是泻肺与补气的双重调节治疗,疗效远胜于单用补中益气汤。按《金匮要略》“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子用于水停于肺的实证。通过临床实践,笔者发现在无明显水停于肺的情况下,仍可用葶苈子,它有良好的调整呼吸作用,在治疗危重病人时,用量可大于规定量10克的几倍而无不良反应,并能确实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