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案

杨某某,男,30岁,干部。1986年3月29日初诊。

持续性呃逆11天。

患者自诉于11天前,午餐进食面条一碗,继而出现不自主地呃逆,其声连连,响亮有力,气短而促,昼夜不停,难以自忍。伴见脘腹痞闷,反酸醋心,头身胸胁抽掣作痛,倦怠乏力。曾口服和肌注利他林、安定、谷维素等药物无效。于3月26日住入中医附院内一病房,服顺气和中之剂,仍未收功。于是要求针灸试治。四诊所见,患者形体壮实,但表情痛苦,呃声不断,影响呼吸和谈话,夜难成寐,舌苔薄白,脉象弦滑。此乃胃气上逆所致之呃逆,治宜调理胃气,和中降逆。处方:膻中、膈俞、内关、足三里。

以上各穴,循经远近相伍,用28号毫针强刺用泻法,留针半小时,3分钟提插捻转催针一次。膻中、膈俞、中脘加拔火罐,皮肤紫红色为度。10分钟后呃逆稀疏,半小时后停止发作,当晚酣睡10小时。为了巩固疗效,翌日又针一次。观察一周,未再复发。

评析本病又称“咳逆”,《内经》名之曰“哕”。以其气逆于上,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发病之因,多由饮食不节,伤及中土,胃失和降,气机逆乱,直冲清道而成。

本病治法,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如《针灸资生经》治哕云“灸中脘、关元百壮”。《行针指要歌》云“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医学纲目》:“呃逆服药无效,灸中脘、膻中、期门必效。”杨氏本众家经验,选取胃之募穴中脘,针后拔罐;胃之合穴足三里毫针泻法,以调中利气降逆;内关宽胸,膻中顺气;膈俞针后拔罐,宽胸利膈。数穴合用,以增强镇逆调气之效,故收全功。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岐黄“神针”杨介宾》。梁繁荣 水竹林 整理
2
本条ID:1406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