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基原的本草考证

一、国内外药用血竭品种概况

1.国际市场血竭品种:据文献报道,历年来国际市场销售的血竭,系来自四个科五个属多种不同的植物的树脂。

棕榈科

(1)Daemonoropsdraco Bl.(Calamusdraco Bl.)麒麟竭(骐驎竭),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2)Daemonoropspropinquus Becc.(马来黄藤),产印度、马来西亚。(3)Daemonoropsdidymopyllus Becc.(龙血黄藤),产马来西亚。(4)Daemonoropsmicranthus Becc.(小花黄藤),产马来西亚。(5)Daemonoropsdraconellus Becc.(含脂黄藤),产印度尼西亚。(6)Daemonoropsmat tanesis Becc,产印度尼西亚。(7)Daemonoropsmotleyei Becc.(摩特勒黄藤),产印度尼西亚。(8)Daemonoropsruber Martius,产印度尼西亚。(9)Calamusrotang L.(Dracorotang Crantz.),产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及美洲。

百合科

(1)Dracaenadraco L.(D.ombet Dotschyet Peyr)(龙血树),产非洲及印度。非洲产品称索可脱拉血竭(Socotrinedragonsblood)或桑给巴尔血竭(Zanaibardrop)。(2)Dracaaenacin nabari Balf.f.,产非洲及印度。

豆科

(1)Pterocarpusdraco L.(P.officinalis Jacq.)(龙血紫檀),产南美洲、非洲及葡萄牙。

(2)Pterocarpusmarsupium Roxb.,产印度,葡萄牙、瑞士及美洲。(3)Pterocarpuserinaceus Poiret,产非洲。

大戟科

(1)Crotomdraco Schlecht.(龙血巴豆树),产墨西哥,商品被称为“Sangredel Dra co”。(2)Crotonhibiscifolius Kunth(木槿叶巴豆树),产美洲新格拉纳达(New Granada)。

(3)Crotongossypifolius Vahl(C.sanguifolius H.B.et K.),产美洲新安达拉西亚(New An dalusia)。

以上四类血竭在中国市场上是以前两类为主流商品。

2.国内血竭药源调查:为改变历年来血竭依靠进口的状况,我国中药工作者和植物学工作者携手合作,自70年代初就在我国云南和广西地区重点进行血竭药源的勘察,终于发现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的含脂木材有作血竭应用的前景。《云南省药材标准》(1974)收载了这种血竭,《中国植物志》第十四卷修订其学名,确定其原植物为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D.cambodianaauct.non Gagnep.)。此种血竭与从非洲和南也门进口的血竭在化学成分上相似,显然,这与它们之间的植物亲缘关系相近有关。遗憾的是,由于蕴藏量不大等原因,迄今未能提供商品。而此种植物在广西药源非常丰富,对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以满足国内需要是大有潜力的。然而这种植物在我国历代本草中是否有过药用历史的记载,迄今未见报道,这就很有必要作一番考证研究。

二、对历代本草文献有关血竭形态记载的考察

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与《南越志》虽有血竭的记载,但均无原植物形态描述,缺乏确定品种的依据,故当时所用品种,已难考证。《新修本草》将紫矿、骐驎竭同入一条,列于玉石部项下,可见《新修本草》对骐驎竭的基原不甚了解。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云:“骐驎竭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出南蕃诸国及广州,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及成竭赤作血色,故亦谓之血竭。采无时。”有广州骐驎竭图,为《大观本草》和《政和本草》所转载。南宋《诸番志》云:“血竭亦出大食国,其树略与没药同,但叶差大耳,采取亦如之。”有莹如镜面者乃树老脂自流溢,不犯斧凿,此为上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21转引《滇本草》的记载,“骐驎竭味苦涩微香,性温,出元江界,木高数丈,叶类樱桃,脂液流树中凝红如血为木血竭。”《长编》转引旧《云南通志》对骐驎竭形态的记载,亦与《滇本草》的相同。

《大明一统志》云:“血竭树略如没药树,其肌赤色。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多出大食诸国,令人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李时珍《本草纲目》谓:“骐驎竭是树脂,紫铆是虫造”。遂将骐驎竭改列于木类,将紫铆改列于虫类纠正了《唐本草》在药物分类上的错误,并释名说:“骐驎亦马名也,此物如千血,故谓之血竭,曰骐驎者,隐之也。”在中国将血竭喻为“骐驎血”,在外国将血竭喻为“龙血”,骐驎与龙在中国均为象征吉祥的动物,以其血喻之,以示珍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蒙荃》、《本草纲目》(金陵版与江西版)及《本草原始》均有附图,观其图之实质,其叶形均与《大观本草》和《政和本草》“广州骐驎竭”者相似,有可能即从《图经》之图脱胎改绘而来。陈仁山《药物出产辨》是一部主要记载两广地产药物的专著,但它否定了广州产竭的记载。该书云:“血竭产自荷兰州府,由石叻运来,系用沙藤花熬成也。”显然,血竭是舶来品,非广州所产。

三、对血竭基原古今名实考察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近、现代国内外市场商品血竭基原的考察,结合历代本草文献分析,可以得如下几点看法:

1.商品血竭是一种多来源的药材,国际市场销售的血竭,品种甚为复杂。仅据文献报道,其植物基原就在4科17种以上。

我国进口的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Dacemonorops)和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na)多种植物的树脂,前者果实和木材的树脂,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后者为木材的树脂,主要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

2.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最先有“广州骐驎竭”的记载,不甚确切。陈仁山《药物出产辨》未提广州有产,只说从石叻来,很可能与古代血竭也多从广州进口有关。

3.《本草图经》广骐驎竭既非广州所产,然其图从何而来,很可能是从书中文字“叶如樱桃而有三角”想像勾画出来的,并无实物依据。当苏颂等编写《图经》之时,很难从国外及时得到血竭原植物,也不可能将大树运回,更不可能专为绘图需要派人出国作现场考察写生,但为了完成画图任务就不得不从进口药材的商人处探询原植物形态,而药商又未见了解实情,因而不实之词,形成了不实之图,故不能作为考证当时血竭品种的依据。

4.《大明一统志》对血竭形态的描述,谓略如没药树,这是有问题的。倒是取脂的方法略如没药树,而不得它的形态相似。该书又说血竭生于大食诸国,这是指阿拉伯国家而言。就其品种而论,很可能是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

5.(日本)《资源植物事典》云:欧美所说的Dragon′sblood,一般指红色树脂而言,亦即古希腊时代被欧洲名为Kino的深红色树脂,此为埃及产的Dracaenacinnabari Balf.F.树干中的分泌产物。这说明国外应用血竭的历史较我国为早。约在公元前后1世纪,首先为希腊医生所用,而且这种血竭是产于非洲的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我国南北朝时期对外就有医药交流,最初从国外运来血竭,也必然就是龙血树属植物的树脂。其后南宋《诸蕃志》记载输入的药物有乳香、没药、血竭、木香、葫芦巴等,并说血竭出大食国,这当然也是说龙血树属的血竭,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医药交流也较多,血竭的进口亦自不待言。至今从南也门进口的血竭,就是来源于龙血树属植物,这就很说明问题。

6.我国进口血竭主流品种之一的棕榈科黄藤属麒麟竭,究竟是从何时才开始进口的呢?从历史文献来看,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起,在28年时间中,先后七次航海,历经东亚、非洲,到过30多个国家,如真腊(今柬埔寨)、满刺加(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所属)、勃泥国(今文莱一带)等,随船装运有茶叶、麝香等货物,而返国时则带回象牙、犀角、片脑、豆蔻、乌木、大枫子、胡椒、阿魏、血竭、沉香、木香、丁香等药物。《明史·外国七》记载:我国使节访问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南),“其王遍谕国人尽出乳香、血竭、芦荟、没药、苏合油、安息香与华人交易”。以上血竭就很可能除仍有龙血树属血竭外,还同时包括有盛产于印度亚西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科麒麟竭。因贡入品中有“藤竭”之名,然而这已是16世纪的事了,远不如古希腊时代之早,甚为明显。

7.我国历代本草文献对血竭形态的记载都说“木高数丈”并无有关藤本的记载,而且说“脂液流树中”,不言溢果外,这就说明棕榈科的麒麟竭在我国古代本草中还找不出记载的依据。只可谓是后来药用血竭的新兴品种。近代陈仁山《药物出产辨》中在论述血竭时提到一个“沙藤花”,其中也有一个“藤”字,是否即指棕榈科麒麟竭而言,是值得耐人寻味的。

8.《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转引《滇南本草》与旧《云南通志》所载的骐驎竭为木血竭,并非藤本,这就排除了黄藤属植物的可能性。它说出了具体产地出元江界,非常重要。元江即现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距普洱不远,元江流域地区可被认为是古代滇南地区血竭的产地,其原植物很可能就是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 Lour.S.Chen或其同属植物,因《中国植物志》记载剑叶龙血树产云南南部孟连、普洱、镇康等地。这在产地分布上和《滇南本草》的记载基本相符。不过,《滇南本草》在形态记载上有一句话,说“叶如樱桃”不够确当。这句话有可能是从宋代本草中抄袭而来的,并非是对实物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认为早在明初,亦即在500年前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已有用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脂作血竭入药了。

评析血竭又名麒麟竭(骐麟竭),始载于南朝刘宋时雷敩《雷公炮炙论》,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应用历史。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溃疡不敛等病证,用量很大。但自古以来,血竭药物的来源多依赖进口,特别是解放以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中药的需求量直线上升,每年都需要花费国家不少外汇去进口血竭。为此寻找和开发国内血竭资源,就成为中药研究、积极解决南药进口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面对这样的问题,谢宗万是先从实际情况调查入手,先搞清国际市场血竭品种,分属于棕榈科、百合科等四类。同时查清国内血竭药源情况,注意到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的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与从非洲进口的血竭在化学成分上很相似。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历代本草文献有关血竭形态的记载,以及血竭基原的古今名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考察。通过考证《滇南本草》与旧《云南通志》中有关木血竭的记载,提出了早在500年前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即有用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树脂作血竭入药这一学术见解。虽然从那时起许多地方仍依靠进口用药,但这一事实说明,从明代起我国就已有血竭资源供作药用了。论据确凿,条理清晰,结论可靠。

目前广西、云南及海南等地的药学工作者,已开发研制成功我国自己的药用血竭新产品。

谢宗万对血竭的考证结果为他们提供了可贵的本草学依据。

本例可作为谢宗万通过本草考证指导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典型实例之一。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慧眼辨真伪潜心创新知——生药本草学家谢宗万》。郝近大 整理
2
本条ID:1405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