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颅脑损伤后遗症的证治

余尝遇颅脑损伤后遗症一病,其临证表现多种多样,如痿软瘫痪,语言障碍,步履艰难,行走不能,头晕头痛,恶心欲吐,疲倦多汗,惊愕恐惧或忧郁喜静,注意力涣散,不寐失眠,多梦易惊,心悸气短,耳鸣健忘等,不一而足。中医学无此病名,倘囿于现代医学诊断,立以何法,拟以何方,则会茫无定见。就其症状而论,文献中亦无完整记载,唯散见于杂病各篇之中,亦属支离。至今之医者,亦论治各殊,有云豁痰开窍者,有云补心宁神者,有云平肝熄风、滋阴潜阳者,皆有所得。余尝窃思之,中医学中整体论治、治病求本、审症求因、辨证施治乃精华所在。该病系由头部直接或间接受暴力引起。脑者“清灵”,清灵之府受挫,必有络脉散乱之象,气血闭塞瘀阻之损。血溢脉外,蒙蔽清窍,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致诸证蜂起,甚至瘫痪,神识昏蒙,二便失禁,目不识人。后遗症则是在原发或继发颅脑损伤经急救治疗后遗留的病症,属慢性痼疾。

此其一,言其因也。此病关键在脑。脑虽为奇恒之府,但功能至关紧要。《内经》云:“头为精明之府”,“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清代王清任对脑阐述更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脑不但是精髓汇聚之处,而且目之所以能视,耳之所以能听,口之所以能言,指之所以能摄,掌之所以能握,四肢百骸之所以能自如活动,无不依赖神的宣明,大脑的指挥作用。“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外界暴力损及脑髓,伤及脑络,脑髓虚损,络脉瘀阻,头晕头疼,偏瘫失语诸症迭生之理明矣。此其二,言病机也。其三,病虽在脑,实为整体阴阳失调之大症。于此《内经》论述最详。“肾者主骨”、“骨生髓”、“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受五脏之精而藏之”等,说明了肾与脑的关系。《难经》有“生气之源者,谓十二经脉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张景岳更有“命门为精血之海”,“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之说。可见肾脑关系若此,肾病即脑病,补肾即养脑也。肝与肾“乙癸同源”之脏,肝阴赖肾阴滋养,肾病必及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凡十一脏皆赖肝之疏泄正常,疏泄畅达,升降自如,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始能志意治,谋虑生,脑力正常。肾与心为水火之脏。心为君火之脏,相火蕴藏肾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此言论治整体观念也。脑病不独治脑,临证切勿执迷,唯权衡得当,方能得心应手。余每遇此病,着重辨证,又不可忽视辨病,常投以自拟健肾荣脑汤方(见后经验方),随其兼证应变出入,获效者多矣。

颅脑损伤后遗症,病情重笃,疗程较长,守方尤为重要。认证准确,要恪守不移,切勿浅尝辄止。待病情基本恢复后,嘱服成药,如桑椹膏、复方灵芝片等,或在健肾荣脑汤基础上而设,权宜而变,配成丸方,以巩固疗效,是谓有权有变,才能善始善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博学精思善推陈出新的中医药学家谢海洲》。张纲 黄菊青 整理
2
本条ID:1405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