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某,女,32岁,北京某中学教师。1976年2月15日初诊。
近几年来双下肢冷麻,软弱无力,行走艰难,且感腰脊酸麻沉重。经北京某医院X线拍片检查:“骶椎Ⅰ与Ⅴ椎板凹陷缺损,且外皮凸起,上生粗毛。”确诊为“隐性脊柱裂”。
诊其脉弦细,舌体胖嫩,舌边尖有多处瘀点,苔薄白。病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髓不充,阴亏髓虚,血络瘀阻,致足不任身,发为骨痿。以腰者肾之府,脊者肾之所贯,故肾虚则腰脊酸沉。法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化瘀通络。
处方:
(1)熟地18克、山萸肉9克、麦冬9克、菖蒲9克、五味子9克、远志9克、桂枝9克、肉苁蓉18克、附子6克、巴戟天12克、生苡仁24克、补骨脂12克、石斛12克、木瓜12克、川牛膝12克、鸡血藤24克、赤芍15克、红花9克。水煎服,14剂。(2)加味金刚丸(菟丝子、苁蓉、杜仲、川萆薢、猪腰等)50丸,每次2丸(12克),日2次。
守方1月(二诊时小有更动),行路稍觉轻松,脊部麻感下移,腰部微痛,下肢冷麻稍轻。舌质暗红,边尖仍有瘀点、脉弦滑。原方加炙马钱子0.25克(冲服或胶囊送服),以增强通络起痿之功,续服3月。
第4月来诊,舌边瘀点减少,诸症略减,行动亦稍有力。原方加白芍12克、茯苓9克、生地15克、川断9克。再服2月。
第6月双下肢及腰部酸沉状已解,步履渐趋常态,舌边尖瘀点尽退,脉复神强。
处方:
(1)生熟地各12克、巴戟天12克、山萸肉9克、天麦冬各9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菖蒲9克、肉苁蓉24克、川断12克、赤白芍各9克、茯苓12克、薏苡仁24克。水煎服,14剂。(2)五子衍宗丸20丸。每次1丸,每日2次。
服药后,行路已如常人,苔脉正常。复经原北京某医院拍片对照:椎板缺陷处模糊不清,椎裂面积明显减少。收效尚佳,继服上方加大五倍量,制成蜜丸,丸重6克,每服2丸,日服2次,以善后调理。
经半年追访,患者早已恢复工作,自云可胜任工作,腰及双下肢亦无沉重感,仅行路较常人稍缓,余皆正常。
评析本例“隐性脊柱裂”,属脊椎先天性缺陷,与祖国医学所谓痿证,颇相类似,如《素问次注》云:“痿谓痿弱无力以运动。”《儒门事亲》云:“痿之为状,两足痿弱,不能行用。”究其所因,以肝主筋,肾主骨,故骨软筋弛之痿,每多关于肝肾二脏之病变,正如《女科百病问答补遗》所谓:“人身之骨,肾所主也。先天禀气不足,则骨软而不坚不实,且髓不满骨,筋无血养以束骨,荣卫弱,故骨痿而骨变也。”审是肝肾两虚而筋骨痿弱,故治在肝肾主以《宣明论》之地黄饮子与《保命集》之金刚丸,而兼予化瘀通络之法。方用地黄饮子、金刚丸者,以地黄饮子既滋阴益肾,壮水济火,又温补肾阳,引火归原,取其协调阴阳,益肾填髓也;金刚丸乃补肝肾、壮筋骨之佳品,善治“骨痿不能起于床者”。(《张氏医通》)至于方中兼用鸡血藤、牛膝、赤芍、红花等活血通络之品者,则意在去瘀生新,既可使血活络通,又可助补肾生精也。由于药证相符,故数载病痛,经由数月调治,而终获其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