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是明末傅仁宇所著,该书首载眼科名医医案,次为眼科病机及证治大要,再次记述108种眼科病证及治法。在眼病描述上,由于作者有多年的眼科临证经验,所以叙述特别详细,使之成为明代具有总结性的眼科代表作。在众多医籍中韦氏对《审视瑶函》一书尤为重视,认为该书融合诸说,广集方药,内容较全,书中图解与歌括,引证与提示,发挥与褒贬,文风活泼,论据有理,通俗易懂,是一本眼科医生必读之书。书中综合前贤要旨及傅氏精辟之论,能使后学开卷受益。如傅氏强调辨证识病不可不详,指出“证候不明,愚人迷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用药应注意“证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投药“用生用熟,各有其宜”。
论治上应内外灵活兼治,倡用针药并施;目昏注重通利玄府;目病不应专重诊脉等,均对眼科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又说:“人之六气不和,水火乖违,淫亢乘之,血之衰旺不一,气之升降不齐,荣卫失调而为人害也。”强调:“医人若能识病之轻重。察病之虚,宜开导而开导之,既导之后随即补之,使病目者气血无伤害之弊,庶可称通权达变之良医矣。”韦氏在精研《审视瑶函》基础上,指导眼科治病宜通补结合,并总结通补结合二十字法则即“补必中肯,解表助补,以通为补,虚实兼治,补重脾肾”。所谓“补必中肯”,就是补虚首先要明确气血阴阳,五脏六腑何者为虚,再根据内经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及张景岳的:“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等原则进行补虚,才能补必中肯。所谓“解表助补”,就是在运用补益药同时加少量解表药,这样不但可以在扶正基础上,防止外邪趁虚而入,还可以借助解表药物辛散轻宣之性,运送补药达至目窍,还能通畅三焦与经络之气,达到解表助补的目的。所谓“以通为补”,韦氏指出人身气血,贵在流通,“静以动为本,有动则活,无动则止”。眼病日久,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至瘀,可使气血运行受阻,瘀凝血脉,病气顽固缠延不走,使用行气活血之品,可使气血通利,病邪消除,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所谓“虚实兼治”,韦氏认为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而为之睛,目病多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外邪犯目,虽能成疾,但由于眼的特殊部位,纯虚纯实之症不多,虚实夹杂多见,治疗应祛邪勿忘扶正,补虚勿忘开导,虚实兼治,通补并用,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所谓“补重脾肾”,五脏之虚韦氏首重脾肾。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身精气升降枢纽,“百病皆脾胃衰而生也”。一旦伤及,后天乏源,气血不足,升降无序,五脏六腑之精气何以能荣目养窍。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不泄,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目无所见。”《审视瑶函》云:“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清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肾气充足,肾精充沛,则髓海丰满,目光敏锐。反之肾气不足,肾精亏耗,髓海空虚,目失所养,则目疾生也。韦氏眼科临床,补虚首重脾肾。
总之,韦氏在诸多眼科医籍中,尤其重视对《审视瑶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眼病要通补结合的学术观点,所总结出的通补结合二十字法则,是对眼科治则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