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骨质增生三案

魏氏认为骨质增生疾病,多因机体衰老、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经脉失养所致。不少患者兼有外感寒湿,或气滞血瘀,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由于本病肝肾虚损为本,寒湿血瘀为标,虚实夹杂,酸痛绵延。对此,须充分发挥针灸、中药优势,双管齐下,标本兼顾,以求取效,特制定脊椎增生处方。

一、针灸

取夹脊穴,以阿是穴为主,再选痛点周围约05~1寸两处,先针后施温和灸,每穴约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一般选配肾俞BL23、委中BL40、腰阳关GV(DU)3,合并坐骨神经痛者,配患侧环跳GB30、委中BL40、承山BL57、悬钟GB39、肾俞BL23;腰部冷痛者,腰阳关GV(DU)3施针灸或拔罐,痛甚者加耳穴按压;血压高者,风池、内关。

脊椎增生及中老年退变性疾患,不可专事攻伐,应寓补于攻,方可得宜,故用“饿马摇铃法”补之。高武《针灸聚英》曰:“其补者有饿马摇铃手法,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此手法显著特点是捻转间歇轻,病人无痛感,适用于一切虚证。

二、中药

乌梢蛇50克(寒重者,改用白花蛇4条)、全蝎30克、土鳖30克、丹参100克、血竭30克、当归30克、威灵仙100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4克,早晚各1次。

另取鹿胶8克烊化,日服1次(阳虚寒重者鹿胶用量酌加;阴虚火旺者改用龟胶8克;阴阳二虚者改用阿胶8克)。1个月为1疗程,必要时服2~3个疗程。

方解:本方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壮骨强筋,祛风止痛。主治肥大(增生)性腰椎病或颈椎病。

夹脊穴,首见《后汉书·华佗别传》,今多取从颈至骶各椎旁开05寸。此穴施灸与针,可助药力,对化瘀止痛有良效。

方中乌梢蛇甘平无毒,能透骨通络祛风,《开宝本草》称其能治骨节疼痛。全蝎辛平有毒,善于散结止痛。丹参苦而微寒,《别录》称可治腰椎强,《日华子本草》称可治骨节疼痛,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实验证明,丹参有促进小血管扩张等组织修复功能,利于脊柱退行病变过程的减慢、中止与好转。血竭甘咸平,亦能活血化瘀而止痛,强筋壮骨。威灵仙辛咸温,善止痹痛,能消骨鲠,《本草正义》称其治“血凝气滞”,《新修本草》谓能治腰膝清冷病,用于痹痛尤宜。鹿角胶(龟胶、阿胶、龟鹿二仙胶)甘咸而温,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别录》称其能治腰膝痛,近有人用软骨制剂康得宁治脊椎肥大获良效。鹿胶等乃已骨化之鹿角煎熬浓缩而成,有“以脏补脏”之意。总之,本方重在止血化瘀止痛,寒热温凉攻补兼施,既能互相监制,又能互相促进,是治脊椎增生的良方,用此方治脊椎增生颇多奏效,虽部分患者摄片复查,未发现病理改变。但患者自觉活动自如,并无痛苦,追踪观察,仍然健康,如愈后复发,再服仍可有效。

若上肢麻木疼痛较甚者加桑枝,颈项强直活动不利者加葛根,腰膝痛甚加牛膝,气候变化加重者添秦艽,腰膝脚软较甚者加续断,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和钩藤,冠心病者加田三七,尿道感染者加白花蛇舌草。

三、典型病案例

例一:龙某某,男,57岁,南昌市水产供销公司干部,1991年2月22日初诊。门诊号:1991-60。

患者于1978年开始,腰部酸痛持续至今,经某医院检查尿液、血液等排除尿道炎症、结石及风湿病等,腰椎摄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曾使用中西药、理疗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1990年4月腰痛加剧,再次在该院腰椎摄片,提示:第3~4腰椎前缘轻度唇状改变,经多方治疗,疼痛未能缓解,转针灸医治。

诊见:形体消瘦,面无华色,稍弯腰行走,腰部活动受限,在第3~5腰椎处有明显压痛点,受寒劳累则腰痛加重,得温、休息则减轻,夜尿频繁,尿清,大便溏稀,少腹时痛,脉细弱,舌质淡,苔白。辨为肾虚腰痛。拟温肾壮骨,通经散寒,舒筋活络。

针灸处方:取腰夹脊补阳通经,肾俞针加灸以温肾壮骨强腰,委中通经散寒,舒筋活络,行饿马摇铃法,10天为一个疗程(1日1次,连续2~3个疗程)。另耳穴贴压肾区(右)、腰区(左)、神门(右),左右交替(每3~5天换贴,每天揉搓3~4次)。

方药:乌梢蛇40克、威灵仙60克、透骨草、土鳖虫、当归、牛膝、血竭各25克、鹿胶250克(另包烊化)。除鹿胶外,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服3克,鹿胶6克,每晚临睡前烊化服。

针刺5次后,腰部酸痛见缓,15次后明显好转,20次后,因感冒腰痛有小反复,加曲池、合谷、足三里。至1991年3月21日,腰痛消失,活动自如。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例二:陈某某,男,50岁,江西绝缘材料厂司机,1992年5月17日首诊。

主诉:腰痛3月余,伴头昏1月。

病史:近3月来,腰痛逐渐加重,以致弯腰行走,不能驾驶汽车。伴头昏、耳鸣,口干喜饮,大便干结。既往有高血压史,时缓时高,腰椎摄片提示:诸腰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腰椎区域有明显压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象弦数。证属肝肾阴亏,拟滋养肝肾,壮骨止痛法。

针灸处方:取腰夹脊、太溪、肝俞、肾俞滋养肝肾,舒筋活络,行“饿马摇铃法”,针太冲、阳陵泉舒肝泻火以潜阳,施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以“骨赘散”为基础,减去辛温之品,加田三七、石决明、菊花、钩藤等养血平肝之药;阿胶改龟胶8克,每晚临睡前烊化服。

经针灸、中药并施两个月,腰痛消失,行动自如,血压稳定于189/117kPa以下,又能驾驶汽车长途运输。追访一年,未曾复发。

例三:张某某,女,67岁,退休干部,1993年1月5日就诊。

患者于1991年3月跌跤摔伤腰部,摄片提示:胸12椎,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腰4~5椎体骨质增生。此后腰痛频繁发作,剧痛时不能下床,翻身需人帮助,生活难以自理。全身恶寒怕冷,腰冷如冰,尿频尿急色黄而赤(既往有尿道炎症),尿检有红白血球,眼睑及双足背时肿时消,口干苦但不思饮水。舌苔白腻,中心略黄,舌质暗红,脉弦细而涩。腰及胸椎区域均有明显压痛。证属肾虚兼有湿热,拟补肾壮腰,利湿清热法。

针灸处方:取腰夹脊EX-B2,肾俞BL23,腰阳关GV(DU)3补肾壮腰,三阴交SP6,阳陵泉SP9清热利湿,施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先针后灸15分针,令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中药:以“骨赘散”加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田三七等清利湿热之品。阿胶改为琥珀6克,分两次吞服。

针药兼施10天后,能下床走动,20天后腰痛显著减轻,生活能自理。共治疗60天,诸症基本消失,嘱其继服“骨赘散”一个月以资巩固,随访半年,腰痛未发。

评析上述三例均为典型腰椎病,皆用“骨质增生验方”治愈。例一为肾虚腰痛,与验方主治完全一样,故未改动;例二乃肝肾阴虚,故去辛温之品加石决明等平肝降压,配太冲、阳陵泉等泻火潜阳;例三是肾虚夹杂湿热,故加白花蛇舌草等消炎利尿,针阳陵泉清热利湿,并去鹿胶,改为琥珀通淋化瘀。可见,魏氏治病以辨证论治为前提,故有佳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创立两门新学科的针灸学家魏稼》。魏小明 张桥保 谢强 整理
2
本条ID:14049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