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病”、“恨病吃药”是劝慰、鼓励病人服药的两句常用语。但医生不能认为开给病人难服的药都是合理的。
中药大多数是苦的。良药可能苦,但苦口的就不一定都是良药;不惟苦口的药难服,酸、甘辛、咸太过也令人难服;阿魏、乳香、没药更令人难服。人总是喜欢听顺耳的话、吃可口的食。
药物太苦太臭太腥,总是厌恶,即使恨病吃药,胃不受纳,也易吐出。人生病了,连香甜的食物都吞不下,何况苦恶的汤药。故临证处方,既要重视对证治病,也要懂得调味。中药配伍讲君、臣、佐、使。“佐”是辅佐,也可以比作烹调食物用的“佐料”。佐料用得恰当,就是调味;用不得法,则主菜难吃。甘草、大枣、生姜,可以比喻为中药方中的“佐料”,适当配用,可以使气味不佳的方药味道改善,病人容易接受,能长期服用,配合治疗。治疗黄疸的茵陈蒿汤,配用30克大枣,不影响该方疗效,大枣还能降转氨酶,药味变得香甜微苦易服(茵陈味苦气香)。
植物药大多含有苦味素,久煎则苦味素被煎出,不但难服,还可败胃,降低食欲。故即使滋补药也不宜久煎。
难服的药物,如乳香、没药、阿魏等,宜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服用;若空胃或饭后即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由此可见,“良药苦口”、“恨病吃药”只是对病人的要求,却忽略了医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