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赵某某,女,32岁,1994年12月7日初诊。

患者近3年来曾大产一次、人流两次,其后月经先后不一,有时超前,有时停经四、五十天,月经量多,血流如注,色或深或淡,常淋漓十数日不断。患者面色萎黄无泽,微浮,呈贫血貌,心常悸动,睡眠不安,心慌易躁。曾就医于某医院中医诊治,常规处方,无非补肾,且重在收涩,所用药物如熟地、萸肉、龙骨、牡蛎、莲须、芡实等。但药后出血未见明显减少,病者身体日弱,动则气短,头目昏花,舌偏淡,脉细弱。检查红细胞、血色素等均明显低于正常。证属血虚肝旺,肝血失藏,脾不统血。对本证之治,当务之急为补血、摄血、止血,予归脾汤加减,佐以收涩之品。

处方:

上潞党1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甘草4克、茯苓12克、酸枣仁15克、远志9克、木香4克、龙骨(先煎)15克、牡蛎(先煎)15克。

7剂。

二诊:前方服后,心悸稍定,精神稍振,但经血仍未见止,量亦未见减少。患者颇以为忧。

连投药饵,固涩不应,补血亦不应,何也?事之棘手,究在于何?窃思八脉隶属于肝肾,此为病之本所在,故转以调补肝肾,兼以补血、收涩,自拟益肾固冲汤加减,以观动静。

处方:

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2克、川断10克、龟板(先煎)15克、龙骨(先煎)15克、牡蛎(先煎)15克、黄柏4克、旱莲草15克、血余炭6克、潼蒺藜10克。

7剂。

三诊:服前方后,月经已净尽,余症亦见减轻,仍按前方稍事加减。7剂。

四诊:经近一阶段的调治,症情已趋好转,诸症悉减,面色已现红润之色,神气亦渐复,心悸等症随之而渐平。仍嘱前方再服7剂,间日服1剂,以资巩固疗效,并嘱佐服大补阴丸及归脾丸,日服2次,每次各服3克。其后,月经均较正常,诸症亦去,身体康复而愈。

评析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其发病主要与肾、肝二脏有关,又常涉及心脾等脏。究其证候属性,有血热、气虚、血瘀等不同,不可固执于一法,必须针对寒热虚实缓急而调之。前人曾提出,应遵循塞流、澄源、复旧三个法则,也就是止血、清热、益气等治法,从而总结出暴崩宜止、久漏宜清、复旧宜补的说法。

本病属于漏证,在初诊时,前医因其漏而用固涩止血之法,不谓不合。二诊所用补气摄血法,亦在规矩之中,然均不应,令人费思。本证系冲任督带奇经不能固摄,八脉隶于肝肾,故对本证之治应从调冲任、补肝肾入手。于是投用自制益肾固冲汤加减,方中用生地、熟地养血,山萸肉、川断、龟板、菟丝子、潼蒺藜等以补益肝肾,龙骨、牡蛎则可益肾固冲,更以旱莲草、血余炭寓止血于补益肝肾之中,加强协同止血作用。方中用小量黄柏,固然取其清热之效,又兼有固必兼导之意。投用本方后,因药证相符,故即时取效。对本证的治疗,见血止血、见虚投补,虽是治疗之大法。然病在肝肾,徒事补虚止血,不能切中病之本,故无怪其不能应手而效也。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温病学科创始人孟澍江》。杨进 整理
2
本条ID:1402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