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某,男,36岁,农民。
1991年6月20日初诊。
肌肤板硬萎缩,关节疼痛1年余。1990年5月原因不明地渐感全身困乏无力,手指麻木不适。3个月后渐出现肌肤困胀微肿,皮肤变硬,不能捏起,关节僵硬疼痛。在某省级医院诊为“系统性硬皮病”,治疗半年余(用药不详),病情日渐加重。来诊时,全身困乏无力,肌肤困胀,面部及四肢皮肤变硬萎缩,皮肤紧贴于骨,不能捏起。面纹消失,无表情,张口困难,鼻尖呈鹰嘴样,口唇变薄。双手指尖细,僵硬如鸡爪,双手指、腕、肘、膝等关节疼痛僵硬。皮肤欠温,纳差,乏力,畏寒。
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化验:WBC10.1×109/L,N0.6,L0.4,ESR60mm/h,RF(+)。
诊断:皮痹(系统性硬皮病)。
证属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寒凝血瘀。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处方:
黄芪60克、当归30克、赤芍30克、桃仁12克、红花30克、首乌30克、生地30克、丹参30克、地龙30克、桂枝15克、甘草9克。
水煎服。
10月14日二诊服上方60剂,身感有力,关节疼痛减轻,皮肤较前稍变软,余症同前。
上方去生地、首乌,加元胡15克、水蛭20克、陈皮12克,水煎服。
1992年1月24日三诊上方服60剂,皮肤出现皱纹,扪之较前变软,面部有润色,稍丰满,双臂及下肢僵硬、屈伸受限明显好转,可提水行走,生活自理,畏寒乏力症状若失,精神状态大好。嘱按1991年10月4日方共为细末,每服4~6克,每日3次,连服6个月。
1993年6月10日随访,停药已1年,面部皮纹清晰,面容改观,表情较丰富,面色红润。四肢等处皮肤变软,可捏起。各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已能从事正常劳动。
评析该病属中医“皮痹”,多由阴阳气血失调,风寒湿邪杂合,凝闭皮肤经络。皮肤经络失于濡养,故临床见形寒肢冷,皮肤板硬等。本例以营卫气血亏虚,瘀血闭络突出,故以益气养血,化瘀温经为主,坚持长期用药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