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辨病特色

痹病所括范围相当广泛,就肢体痹而言,仍包含很多具体痹病。临证怎样辨识这些具体痹病,并对其进行分类,前贤认识很不一致。有以病因者(如风痹、湿痹、热痹、寒痹),又有以证候(如虚痹、实痹)、病程(如暴痹、久痹)、症状特征(如痛痹、行痹、历节风)、痹着部位(如颈痹、腰痹、筋痹、骨痹)者。因此使痹病称谓繁乱,相互重叠,甚则脱离临床,人为地给诊断带来困难。

娄氏主张“紧绕痹着部位”对痹病进行辨病分类,主要体现在:

一、紧绕体表上下部位

体表上下部位,即常说的颈、肩、腰、腿等部位。娄氏认为,既然痹病是以肢体为主的病证,临床辨病时就要首先辨清痹病所著的体表上下部位,并以此作为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对此,清代董西园《医级·杂病》中也有同感,“痹之为病,随所著而命名”。娄氏临证常把痹病着于周身多部位者称之“周身痹”,着于颈项者称之“颈项痹”,着于腰部者称之“腰痹”等。如在《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一书中,将痹病分为:颈项痹、肩痹、上肢痹(包括肘痹、腕痹)、腰痹(包括腰背痹、腰骶痹、腰腿痹)、下肢痹(包括髋痹、膝痹、足痹)。指出不同体表部位的痹病,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如颈项痹、肩痹、上肢痹,病位在上,临证以风邪侵袭为主,又往往兼痰瘀,治疗时注意祛风活痰(化痰);腰痹病位在中,多由寒湿、瘀血或肾虚引起,治疗注意益肾健脾,散寒祛湿、活瘀;下肢痹,病位在下,湿邪尤甚,治疗注意祛湿。在此基础上,娄氏总结出一套治疗不同部位痹病的有效方剂。如肩凝汤治肩痹,腰痹汤治腰痹,萆薢归膝汤治膝痹等。

二、紧绕脏腑组织部位

紧绕脏腑组织部位辨病,痹病则分为五体痹、脏腑痹,对此《内经》已有所述。

五体痹即风寒湿邪闭阻于皮或肌、脉、筋、骨等五体不同组织部位,而导致的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的总称。由于其病变组织部位不同,因此五体痹各有其典型的病证特征和治疗规律。娄氏临证在辨清体表上下部位的同时,并重视辨识五体部位,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如在辨清属全身痹病或某一部位痹病时。又要辨清是皮痹或是肌痹、脉痹、筋痹、骨痹。

如此所得出的痹病诊断则确切、具体。

脏腑痹,即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胞痹等的统称。多为五体痹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与其合的重证。

三、紧绕经络循行部位

即根据痹病所著经络体表循行的不同部位,辨识属何经痹病。除用于疾病诊断外,对以后的辨证分型、针灸施治及依经用药、依经用外治法等,均有帮助。如现代医学称谓的强直性脊柱炎,以腰脊僵痛甚则畸形为特征。娄氏将其辨为督脉痹,认为其多属肾督亏损,风寒湿邪闭阻督脉,甚则伏筋损骨。故治疗时初期强调益肾蠲邪疏督,中、后期强调益肾养肝壮督,常选用入督脉的桑寄生、狗脊、杜仲、熟地、首乌等药物。在运用针灸、膏药、推拿、理疗等治法时,也多循督脉而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紧绕痹着部位辨病,方法简明实用,便于操作,并有利于以后的辨证施治。对了解痹病的轻重及以后也有一定意义。现代医学对风湿病的分类也与之相似,如将风湿病分为颈椎病、关节炎、皮肌炎、静脉炎、腰肌劳损等。采用如此辨病手段,有利于中西医病名的接轨。

娄氏并不反对采用病因及其它辨病手段对痹病进行分类、命名,如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热痹、虚痹、实痹等。只是认为它们用于指导辨证,作为证候名较妥。另外,借助现代医学诊断手段,如X线、实验室检查等,对痹病的辨病、辨证也是可取的。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立虚邪瘀说的治痹名家娄多峰》。娄高峰 娄玉钤 整理
2
本条ID:1401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