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是耳窍的常见病,二者在临床上常相互兼见。耳鸣日久,渐至耳聋;耳聋之初常兼耳鸣。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日趋发展,也随着世界人口越来越老龄化,临床老年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聋,及其它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些病症,多数被现代医学认为属顽症、难治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奇难病证范围。李氏在辨证治聋上独具辨证和治疗特色。
一、治聋须明病机,熟谙脏腑经络
李氏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易经》学术思想,提出从整体观念辨识耳鸣耳聋的病机学说。耳窍与五脏经脉相连,耳受五脏精气之濡养,得气血之滋养而能闻。五脏对耳职司听觉的功能有别:即肾主听音,此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也。心主辨音,语言的辨识功能与心寄窍于耳相关,所谓“南方赤气,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肺主感音,凡诸音入耳,赖肝气之疏发才能传递也,少阳之脉络于耳,厥阴肝与少阳胆表里相连络也。脾主贮音,凡声音与语言贮存者皆与脾有关。
耳窍内与脏腑相通,外与六经相连,为宗筋之所聚,所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凡十二经脉大都络属汇聚于耳,耳主闻、辨、感及贮音的正常生理功能须赖十二经脉之气的灌注和经脉运行气血而得到温煦濡养。足太阳之脉至耳上角与足少阴互为表里。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络耳之穴有听宫。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络耳之穴位有听会、完骨。手少阳之脉系耳后,出耳上角,其支者入耳中,出走耳前,其络耳之穴位有翳风、耳门等。
手太阴肺属卫与手阳明经互为表里,手阳明之脉别者入耳合于宗筋。手少阴之脉,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少阴之脉属肾,通于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凡手足六经表里相通,共同对耳的生理功能起到整体的调节作用。李氏对耳鸣耳聋的治疗,必先辨其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其病机。
二、重在审因辨证,明辨寒热虚实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李氏强调对耳鸣、耳聋要审察病因,明确病位,确定寒热虚实,务须“辨证必求于本”。凡因外感六淫者为实证居多,其中感受风热者为多,其病多在太阳、少阳、太阴;内伤精、气、血亏损为虚,其病多在太阴、少阴。因于七情气郁恚怒者病多在少阳、厥阴为实。忧思恐劳,病在心肾为多,其病为虚。暴鸣、暴聋者多属实证。久鸣、久聋者多属虚证。青壮年病聋多属实证,老年人病聋多属虚证。凡耳内兼痒者多风,兼痛者多火多热,流出脓液者多为火毒。其中又有虚实互见者。凡辨外感耳鸣耳聋多以六经辨证为纲;辨杂病耳鸣耳聋者多以脏腑气血辨证为主。凡因跌仆损伤,药物中毒,暴震噪扰等者,多为气滞瘀阻,痰浊阻窍为患。外感者多从三阳经辨证,治疗多以祛邪为主;内伤者多以三阴经辨证,治疗多以补益脏腑,调理气血为主。
三、经穴治聋,圆机活法
李氏强调,辨证求本,必符其实,临证之要,圆机活法,并积多年治聋经验,独创指针经穴治聋。
1.指针疗法:李氏指针疗法是针对部分老弱妇孺患者,因不耐受或有畏于针刺而独创的无创性指针外治疗法。该法是以指代针,施术于一定的穴位,以通其经络,调其气血,达到补虚泻实、调理阴阳、通窍复聪的作用。李氏指针疗法的手法有:开阖法:医者用拇指少商侧(或食指指腹),按在患者一定的腧穴上,一下一放的指针行指手法。升降法:医生用拇指指腹,按在患者的一定腧穴上,一上一下的行指手法,上推为升,下退为降。运转法:医者用拇指指腹,按在患者的一定腧穴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太极运转指针行指手法。点叩法:医者用一只或双手的一个或五指指腹,在患者一定的腧穴上,或经络循行部位,或脏腑分野部位、天应穴等处施行点叩指针行指手法,以叩至皮肤潮红,局部皮肤充血为度。分理法: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腹,在患者一定的腧穴上或经络循行部位上左右分推为分,上下推退为理的指针行指手法,分理至皮肤潮红为度。指针手法一般以轻快的手法为补法,重而慢的手法为泻法。
指针治聋,其辨证取穴是在针灸经穴的理论指导下确定的,以近取为主,配合远端的循经取穴法。近取如翳风、完骨、听宫、听会、耳门等,远端循经取穴如外关、中渚、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等。常配以李氏的独特穴位,如:百会八阵穴、风府八阵穴、头部河车路、耳八廓穴等。
典型病例:余某,男,40岁,干部,住院号:58220,1989年9月7日入院。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10年多,加重1年多。查:左耳语言频率在33~75db,右耳61~72db,声阻抗检查疑“右听骨链中断”,伴见耳鸣,头晕,时有失眠,辨音极差,对电视、会话声频一般不能分辨。院外曾经用扩血管,高压氧,代谢促进剂ATP等治疗无效,诊断为“左耳神经性聋,右耳传导性耳聋”。
兼有口苦,耳内发痒,舌质红少苔,脉细弦。辨证为肝肾阴虚为本,夹少阳风热为标。属虚实兼夹之证。用李氏指针疗法治疗,每日一次,用平补平泻法治疗月余,耳鸣止,头晕减轻,睡眠改善。其间佐以补益肝肾兼清泄少阳之中药配合治疗。10月9日复查电测听:左耳提高10db,右耳提高10db,会话和收听电视一般可辨别,感音、听音提高,再巩固治疗,于10月21日耳聋好转出院。
2.针刺治聋,补泻既济:运用经穴理论指导针刺治聋,首先要在正确的辨病、辨证基础上,予以正确选穴配穴,正确地运用针刺手法。治病之要,首在补泻,补者扶其正,随其虚者补之;泻者伐其邪,随其实而泻之。李氏在总结前人针刺补泻的基础上,以元气流行和五行生克乘侮的对待关系提出了迎随取穴补泻法。此外,李氏还十分重视俞穴、原穴、络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位在治疗耳鸣耳聋的作用。
典型病例:曹某某,男,21岁,工人,住院号:50418,1987年2月29日入院。因双耳鸣耳聋15年多,耳鸣加重6月多入院。患者于6岁左右在家时发现双耳严重失听,伴耳鸣。既往有链霉素注射史,曾于某医院诊断为药物中毒性耳聋,经治疗无效。近几年耳鸣加重,半年来难以忍受,口齿欠清。电测听示听力损失在90db至95db,耳鸣为持续性,伴见失眠,头昏,舌红、脉细数。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水不涵木,瘀血阻窍。取太冲、肾俞、临泣、太溪平补平泻手法。
配以局部取穴翳风、听宫、听会、耳门等穴,交替取穴应用,或取肝俞、胆俞、肺俞、三阴交用泻法,并用艾条悬灸耳八廓、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经两月多的针灸治疗,耳鸣明显减轻,仅静息注意时偶尔出现,头晕止,可入睡,听力有提高,电测听检查双耳提高8~10db,在安静环境下可分辨部分语言,继续治疗,于5月13日好转出院。
3.灸法疗聋,温通发散:“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李氏善用大艾灸法和大艾温针灸法治疗耳聋耳鸣。艾灸有温阳散寒,培补元气的作用,又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通窍之功,尤宜于耳鸣耳聋属中气亏虚,肝肾不足,耳窍瘀阻者,如老年性耳聋以及其它神经性耳鸣耳聋之久治不愈者。李氏还常用艾灸法治疗聤耳(急、慢性中耳炎)耳内流出脓液或黄水,兼有耳内疼痛者,选患侧翳风、耳门针刺留针艾条悬灸。若是慢性者,只于翳风、听宫、耳门、听会、耳八廓等穴艾条悬灸亦能收到良好效果。李氏运用灸法治疗耳鸣耳聋特别注意穴位的选取,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对症取穴于一体,交替选取,坚持治疗,方获实效。
典型病例:王某某,女,71岁,退休教师。门诊病人,因右耳聋、耳鸣,伴右耳疼痛3个月,1992年7月8日就诊。曾于某医院诊断为“右卡他性中耳炎,感觉神经性聋”,经局部封闭,穿刺等多种方法治疗2月余,均未见效果。因病员不愿再作手术,遂来院中药针灸治疗。其症:右耳鸣难忍,耳内胀痛牵扯耳廊周围及头颞部胀痛、麻木,听力下降,时有少许黄色液体从耳内流出,舌红、苔白,脉弦滑重按乏力。辨证属肝肾不足为本,少阳风热(化火)为标,耳窍闭阻。
以急则治标之原则,用针刺留针加灸法治疗。选穴: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完骨及外关、中渚、临泣、阳陵泉、大椎等穴,交替选取,治疗3周后,耳痛流液体、头胀、耳鸣减轻,治疗5周后耳痛、耳鸣、头痛消失,耳内已无液体渗出,听力提高,后以李氏启聋片调理,随访半年无恙。
4.药物治聋,辨证遣方:“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李氏总结多年治聋经验及继承前贤疗聋经验,合五脏主耳听觉的生理作用,提出外邪宜泻,内虚宜补;三阳宜泻,三阴宜补的原则。凡耳鸣、耳聋因于六淫外感者,病在表(太阳),在上焦,在肺卫者,法宜轻透宣表,药以轻清辛散或微辛微温宣散之品,如荆芥、薄荷、蔓荆、防风、升麻、牛蒡、银花、菊花等。
风热者以银翘散、桑菊饮加减治之;因于风寒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病在中焦,属太阴者以甘温升阳之参、芪、术、桂、柴胡、升麻之类,方如益气聪明汤、保元汤加减。病在阳明郁热者,宜辛开苦降之法以清泄郁热,方如栀子金花汤加柴胡、葛根之类。病在少阳者宜疏达之,兼以清泄少阳之热,方如龙胆泻肝汤之类。凡内伤虚证耳鸣耳聋,病在少阴心肾者,虚乃血失濡养,实乃瘀血阻窍。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窍。方如参芪四物汤、桃仁八珍汤。病在肝肾者,多为精血不足,耳失濡养所致,多以六味地黄汤、参茸五子衍宗丸等以益精充耳。李氏认为:耳为清灵之窍,位居于头部,故用药多佐以质轻、气薄、味辛,且具有升散之升麻、葛根、荆芥、薄荷、白芷、蔓荆等。开通肺窍者佐以苍耳、辛荑调以辛通宣散为使,如菖蒲、广木香、葱白、生姜之类。
5.寓补于通启聋片,补肾活血治耳聋:启聋片是李氏针对老年性耳鸣耳聋,以及其他现代医学诊断后确认的难治性耳鸣耳聋,如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等,中医辨证多属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耳窍闭阻者。我们于1992年运用李氏启聋片临床观察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门诊病例27例,住院病例3例。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3岁。其中20~40岁5例;41~50岁9例;51~60岁8例。以中老年患者偏多,占83%。病程6个月以上者9例;6个月至1年者5例;3年以上者13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左耳7例;右耳7例;双耳16例。病因:突聋、神经性耳聋18例;老年性耳聋8例;药物中毒性耳聋1例;中耳炎及其他原因致聋者3例。其中耳鸣严重者26例;一般耳鸣4例。治疗方法:服用启聋片。药用红参、枸杞、红花、葛根等组成。制成1∶1流浸膏片,每片含量0.5克,每日早、中、晚餐前空腹6片,3个月一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见效。
疗效观察:
30例耳鸣治疗结果,治愈:耳鸣基本消失,伴随头晕,心烦,失眠等症状消失者7例;好转:耳鸣由持续、难忍变为间断或偶尔出现者20例;无效:耳鸣无明显好转3例。有效率为80%。耳聋治疗结果:
30例耳聋患者,听力都有提高,语言分辨力增强者23例,好转率为76%,其中10例治疗前后电测听对照,参照PTA与PFTA及国内中、西医耳鼻喉科学有关耳聋诊断和疗效评定方法,其中治疗前后提高平均听阈差值或某特殊频率相对数提高>15db为显效3例;听力提高>10~14db为有效3例;听力提高<10db为无效4例。30例服启聋片最短者1月,最长者5~6月。
典型病例:姚某某,男,50岁,门诊号:1099592,因左耳鸣、耳聋7月。某医院曾用扩血管剂,高压氧治疗无效,1993年3月15日就诊。证见左耳失听,耳鸣如潮且呈连续性,伴见头晕、心烦,影响睡眠,舌红苔白脉细数,听力检查平均听阈值>80db,诊断为“左耳神经性聋(重度)”,服启聋片2月,耳鸣基本消失,头晕、心烦亦随之消失,失眠改善,听力提高,辨音改善,复查电测听平均听阈提高17db,临床耳聋好转,耳鸣痊愈。
体会:耳鸣耳聋一症,凡因外感、在经、暴聋者易治,凡七情劳损、久聋、在脏者难治。本组报导运用启聋片治疗的耳鸣耳聋患者具有病程长,病久在脏而无外感症状,该病目前国内外尚未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启聋片治疗耳聋体现了“安肾、调气、通窍”的原则。以补肾为本,从精、气、血论治,有攻(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碍邪之功效。实为治疗耳鸣、耳聋的有效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