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古称“肺炎喘嗽”。风邪是本病的外来致病因素,脏腑娇嫩为本病的内在发病基础,肺气闭郁是其病理机转,而发热、咳嗽、喘促、痰鸣等,又是其病理表现。因此在临床辨治既要辨认各个阶段不同表现,又要掌握“知常达变”的规律。在“常证”中应以清热宣肺平喘化痰为主,刘氏常用麻杏石甘汤为代表方,结合寒热虚实,随证加减。如病情由常达变,或由实转虚,应采取各种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儿科生理特点,遣方用药宜少而精,不宜大方。根据其发病急,传变快的病理特点,药量宜稍大,服时宜少量多次分服。
1.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者宜辛凉透邪,宣肺平喘为主。
刘氏认为,寒与热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裁然分开,因此治宜辛凉与辛温并用,引邪外出,使肺气得宣为目的。临床常以麻黄3~6克,杏仁6~9克,生石膏30~60克,甘草3~6克,银花9~15克,连翘9~15克,以上六味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若发热无汗,为寒邪外束,肺气闭郁,加苏梗6~9克,桔梗6~9克,具有杏苏散之意。若偏热重,除重用生石膏外,酌加柴胡9~15克、黄芩9~15克,以增强寒凉清热之力,使其内清外透,共奏清宣透邪之功。
2.痰热壅肺,气分热盛者治宜清热肃肺化痰。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知母9~15克,黄芩9~15克,竺黄3~6克,太子参9~15克。此方含有仲景白虎汤之意,加入知母配合生石膏以清气分大热,加竺黄以清化痰热,太子参大补元气,资助肺气御邪气,以防心气暴脱。此乃遵施师所嘱:“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久咳不愈,方中加入西洋参数分,颇奏伟效。”刘氏在临床常以太子参加量代之,每收良效。
若痰多粘稠加一稔金冲服,或用鲜竹沥水5~10毫升随时滴入口中,加强清热化痰之作用。若壮热便秘大便数日未行加熟军6~9克,或元参9~15克,以通腑泻热,如精神烦躁或萎靡,可加用“紫雪散”冲服,以助清热镇惊和芳化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