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阳白Yáng bái(GB14)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取穴: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取之。

类属
足少阳胆经穴。
适应症
主治:头目部病症。常用于头痛,目痛,目痒,目翳。斜视矫正术、青光眼手术的针麻用穴。

操作
平刺。
阐释
穴在前额发眉之间,直瞳子。其处平白,与足阳明之四白义同。本穴为本经与阳维之会。按“白”字之义,明显也。亦关于目,故治目疾多效,与足阳明之四白相对照。本穴在目上,故名“阳白”。

附:临床应用举例
1.头风如破,眉目间痛,阳白、解溪、合谷,并泻。(《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2.面瘫,地仓穴、阳白穴,针刺治疗。[辽宁中医杂志,1987,11(9):36]
3.电光性眼炎,丝竹空穴、阳白穴、攒竹穴,针刺治疗。[中国针灸,1987(1):28]
4.咀嚼睁眼综合征,阳白穴、鱼腰穴、攒竹穴,针灸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87,6(1):46]
5.面神经麻痹,四白穴、阳白穴、攒竹穴,针灸治疗。[中医函授通讯,1987(1):4344]
6.原发性眶上神经痛,阳白穴、印堂穴,针刺治疗。[安徽医学,198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