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池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阳池Yáng chí(TE4)

出处:《灵枢》

阳池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取穴:俯掌,沿第4、5掌骨间向上至腕背侧远端横纹处的凹陷中,横平阳溪、阳谷。相关解剖学基础:指伸肌腱体表定位技法。指伸肌腱,伸指伸腕时可看到并明显触及,特别是在抗阻力伸指伸腕时。

阳池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手少阳三焦经原穴。手少阳所溜。

适应症

主治:局部病症。常用于手腕痛,肩臂痛;疟疾;口干。

阳池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3~0.5寸。

阐释

本穴在腕关节阳侧正中陷中。承中渚之气,而停潴之,因名“阳池”。与手太阳之阳谷,手阳明之阳溪,意义相同。治症亦略同。

阳池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灸阳池五十壮。(《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千金翼方》)

2.十指拘挛两手筋紧不开,手三里、曲池、尺泽、合谷、肩髃、阳池、中渚、少商。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湿处睡卧,暑月夜行,风露相搏,或醉酒行房,行房之处露天而睡故也。复刺后穴:肩髃、中渚、少商、手三里。(《针灸集成》第三十三方)

3.手背生疮红肿疼痛,阳池、上廉、曲池、液门、中渚、合谷。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气血壅滞,皮肤瘙痒,用热汤泡洗而红肿,如此久而不治,变成手背疮。复刺后穴:上廉、阳池。(《针灸集成》第三十四方)

4.治中风偏枯、手不能举。阳池二穴在手背掌后宛宛中,两筋两骨之间,横纹中是穴。针入二分,灸三壮。(《乾坤生意》下卷)

5.前伸肩痛,取阳池、清冷渊,采用缪刺法。[江苏中医,1988,9(2):24]

6.急性踝关节扭伤,阳池穴针刺。[中国针灸,1985,5(6):8]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7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