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翳风Yì fēng(TE17)

出处:《黄帝明堂经》

翳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取穴:在乳突前下颌后窝凹陷中。如凹陷不明显可微张口取之。

翳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手少阳三焦经穴。

适应症

主治:局部病症。常用于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口噤;额肿,瘰疬。新增: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颅脑外科手术、腭裂整复术的针麻用穴。

翳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5~1寸不宜深刺。治目疾参考翳明穴刺法。

阐释

穴在耳后陷中,四周隆起,且平近风池。能治风症,故名“翳风”。翳,遮闭之也。犹云翳处之风穴也。按气动为风,本穴能开气郁之闭,又以其接近于耳,故兼治耳聋之因于气闭者尤效。

瘛脉(瘛,音掣)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俗称抽风。按瘛为痫类,小儿多患之。本穴在耳后“青筋”动脉处。人在惊风癫痫症发时,或三焦火盛时,则此“筋脉”色变青紫,连及全耳灼热,即狂热之表现也,故名此青筋处,为“瘛脉”穴。小儿患惊痫时,则此处青筋特显。《针灸大成》经穴歌:“天牖,翳风,瘛脉青”。是古人对此穴,以青筋为特征也,刺之多效。

翳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耳部病症

1.治耳聋耳鸣,刺手少阳经臀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令病人取钱二十四文,口咬侧卧取之,针透口中,令病人闭口鼻,摇头,其怒气从耳中出。(《针经摘英集》)

2.聤耳生疮出脓:翳风、合谷、耳门。(《针灸集成》第二十七方)

3.耳聋气闭:听会、听宫、翳风。(《针灸集成》第二十八方)

4.若人患耳即成聋,下手先须觅翳风,项上倘然生疬子,金针泻动号良工。(《针灸玉龙歌》)

5.耳聋:听宫、翳风。[四川中医,1985,3(10):43]

二、口面病症

1.治风着人面,引口偏者着,牙车急,舌不得转方……又方:屏风穴灸三壮。(《医心方绘三)

2.治张口不合方:灸通谷穴,在上管旁半寸。又方灸翳风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也。(《医心方》卷五)

3.面瘫:地仓、合谷、承浆、人中、颊车、翳风、听会。问曰:此证用前穴针效,或一月、半月,再发,何也?答曰:必是有犯禁忌,房事不节,饮食过多,痰饮复生,证再作矣。再刺已。上穴法复刺后穴无不效。喎左,泻左补右;喎右,补左泻右。(《针灸集成》第二方)

4.周围性面瘫:艾灸翳风、下关穴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98,17(4):28]

三、其他病症

1.下颔痛:听宫、听会、翳风。[中医杂志,1990,31(12):40]

2.呃逆:翳风。指压或针刺。[新中医,1980(4):39]

3.昏厥:按压翳风穴急救。[中国针灸,1997(4):151]

4.假性球麻痹:针刺翳风为主治疗。[针灸临床杂志,1996,11(9):43]

5.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翳风穴治疗。[中国针灸,1999(1):39]

6.牙痛:针刺翳风穴治疗。[甘肃中医,2000(3):44]

7.哮喘急性发作:针刺翳风穴治疗。[中国针灸,2002,22(9):611]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7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