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神门Shén mén(HT7)

出处:《黄帝明堂经》

神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取穴:于豌豆骨上缘桡侧凹陷中,当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取穴。如果某些患者腕横纹不明显,可以腕尺侧的豌豆骨与桡侧的手舟骨结节连线为标志。

神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手少阴心经穴;五输穴之输穴;十二原穴之一。

适应症

主治:心神病症。常用于心痛,心烦,惊悸,痴呆,健忘,失眠,癫,狂,痫。

神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大幅度提插,避免刺破血管,造成出血。

阐释

《内经》:“心藏神”。《道藏》:“玉房之中神门户。”玉房即心也。本穴为本经主要穴位。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故称“神门”。

养生家所称玉房、洞房、紫宫、绛宫、明堂,皆喻心也。凡称门窗、户牖、沟渠、谷道等名,均具开通透澈之意。

神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心及心神病症

1.心咳,刺手神门。(《千金要方》卷十八)

2.颠痫心风,灸鸠尾,刺后溪、神门,泻足三里。(《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3.心性呆痴,灸神门、后溪泻之。(《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4.心积名伏梁,起脐上,上至心下神门、后溪、巨阙、足三里(《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5.健忘,列缺、心俞、神门。问曰:其证缘何而得?答曰:忧愁思虑,内连于心,外感其情,或痰涎灌注心窍,七情所感,故如此也。复刺后穴:中脘、三里。(《针灸集成》第六十方)

6.产后血晕,神门、内关。不应,取后穴:关元灸。(《医学纲目》卷三十五)

7.嗜眠症,神门穴针刺。[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38]

8.脏躁病,大陵穴、内关穴、神门穴,针灸疗法。[铁道医学,1985,13(5):261]

9.失眠症,针灸神门穴,为主治疗。[中国针灸,1986,6(6):18-19]

10.狂症,百会穴、神门穴针刺治疗。[中医药学报,1987(2):36]

11.频发性室性早搏,神门穴、足三里穴、膻中穴,针刺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87,6(2):46]

12.神经衰弱,百会穴、神门穴,针刺治疗。[新中医药,1988(2):44]

13.脑外伤性痴呆,取双侧后溪、神门穴,针刺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9):519-520]

二、《内经》治尸厥方及其变方

1.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素问·缪刺论》)

2.治卒死尸厥方又方: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指甲下肉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内去端韭叶许。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补辑肘后方》上卷)

3.论曰若暴厥,卒然不知人事……又刺足大指内侧爪甲去端如韭叶,入一分,留三呼,谓隐白穴也。出之,又刺足心涌泉穴,如上法。又刺足中指爪上,令破,如上法,谓厉兑穴也。又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又刺手心主,谓中冲穴也。又刺掌后锐骨之端谓神门穴也。(《全生指迷方》卷三)

4.《寿域神方》惊死,凡心下温者,刺手少阳之原,即是锐骨也,乃是真心之源,在手掌后,锐骨之端陷中是穴,用长针口中温暖,方刺入三分,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其人复苏也。(《医方类聚》卷一百五十八)

三、其他病症

1.伤寒喉痹,刺手少阴穴,在腕当小指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之。(《脉经》卷七)

古穴名“手少阴”相当于神门、阴郄穴。

2.失音,刺任脉天突一穴,次针手少阴经神门二穴,次针手少阳经支沟二穴,次针足少阴经涌泉二穴。(《针经摘英集》)

3.喑哑:内关、神门。[上海针灸杂志,1982(3):33]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6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