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温溜Wēn liū(LI7)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取穴:侧腕屈肘,用力握拳,绷紧肌肉,于肘横纹与腕横纹连线中点的稍远侧,桡侧腕长伸肌锐端(如蛇头样隆起)内下处取穴。
类属
手阳明大肠经穴;郄穴。手阳明郄。(《黄帝明堂经》)
适应症
主治:口面部、咽部病症。常用于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肠鸣,腹痛;肩背痛。
操作
直刺0.5-1寸。
阐释
温,和暖也,溜,流动也。本穴之气不弛不亢,由偏历安顺行来,其有和畅温通之意。观其所治病症,为肘臂寒痛、寒厥头痛等一切寒湿濡滞之症,则知其有温热散通之力也。又治肠鸣哕噫,则知其有决溜通畅之力也,故称“温溜”。以其功能而得名也。温而不热,通而不湍之意,昭然如见矣。
附:临床应用举例
1.狂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千金要方》卷十四、《千金翼方》)
按“逆注”,温溜穴别名。
2.漏肩风,上举困难取温溜、上廉;后伸肩痛取肩贞、臑俞;前伸肩痛取阳池、清冷渊。采用缪刺法。[江苏中医,1988,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