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偏历Piān lì(LI6)
出处:《灵枢》
定位
部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取穴:于阳溪至曲池连线的下1/4与上3/4的交点处取穴。
类属
手阳明大肠经穴;络穴;手阳明所入。
适应症
主治:口齿部、耳部、咽部病症。常用于齿痛,鼻衄,咽喉肿痛,耳鸣,耳聋;水肿,小便不利;疔疮;手背酸痛或无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阐释
历,传也,又经过也。穴在桡骨阳侧,近腕偏棱处。经气由此通行,故名“偏历”。本穴为手阳明之络,与手太阴构通,前此数穴,乃本经稍末之气。若阳经之气不足,则热力不达稍末,形成阴经之气偏盛,则指端清冷。若阴经之气不足,则形成阳经之气偏盛,则手心灼热。以下诸经,阴阳交变,均同此理。本穴所治以口齿耳目诸疾居多,以其经络所过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五络脉》)
2.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标幽赋》)
3.颧疔之发,发于当面颧上,其色白,其头陷,如鼻有黑气者不治,治法当灸偏历二七壮。(《痈疽神秘灸经》)
4.术后尿潴留,取穴列缺、偏历、三阴交、足三里、中极,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水肿,取穴列缺、偏历、足三里、水分、委阳、三阴交均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中国针灸,1998(1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