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泽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尺泽Chī zé(LU5)

出处:《灵枢》

尺泽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取穴:手掌向上,肘部微弯曲,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取穴。

尺泽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手太阴肺经穴。五输穴之合穴。

适应症

主治:肺部、咽部病症。常用于咳嗽,气喘,胸满,咳血,咽喉肿痛,上肢痛;小儿惊风;干呕,泄泻。

尺泽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5~1.2寸,或点刺出血。

阐释

脉诀云:“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人之前膊腕横纹后一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诊家谓“尺肤热”者,即指此一尺全部而言。见此一尺之热,即知全身俱热也。右数语,专为尺肤热作解。四肢厥逆者另论。本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为手太阴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本穴承以前各穴之意,以泽字立意,治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须兼取曲泽,犹旋泻水流通于湖泽,减低漕道水位,则无涨逆之患矣。本穴于位则尺、于功则犹泽也。因名“尺泽”。

尺泽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肺、胸部病症

1.唾血,时寒时热,泻鱼际,补尺泽。(《黄帝明堂经》)

2.喉肿,胸胁支满,灸尺泽百壮。(《千金要方》卷六)

3.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膻中、中府、巨阙、胃管、尺泽,并治筋拘,头足皆愈。(《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4.气短不语,灸大椎随年壮。又灸肺俞百壮。又灸肝俞百壮。又灸尺泽百壮……(《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5.肺积名息奔,在右肋下:尺泽、章门、足三里。(《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6.肺心痛,卧若伏龟:太渊、尺泽、上腕、膻中。(《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7.治热劳上气喘满,腰背强痛:刺肺俞二穴,次针尺泽二穴。(《针经摘英集》)

8.吐血定喘补尺泽。(《灵光赋》)

9.咳嗽、哮喘急性发作、急性胃肠炎、不明原因发热、咽喉肿痛:均单取尺泽穴针刺治疗。[针灸临床杂志,1999,15(9):56-57]

二、臂肘病症

1.邪病,四肢重痛诸杂候,尺泽主之。(《千金要方》卷十四、《千金翼方》)

2.筋急不和难举对,穴法从来尺泽真。(《针灸玉龙歌》)

3.两手拘挛真个疼,曲池外关要升阳,复使气上即使下,尺泽中诸气下康。(《琼瑶神书》卷二)

4.肱骨外上髁炎:尺泽配压痛点,针刺尺泽穴使针尖向压痛点方向透刺。[河北中医,1994,16(2):22]

三、惊痫

1.范汪方治五癫方……又方灸尺泽穴,在肘中动脉。(《医心方》卷三)

2.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太平圣惠方·明堂》)

3.慢惊者,缓缓搐搦,身体温和,面色淡黄,或睡露睛,兼之大便青色,宜灸腕骨、尺泽。(《灸法秘传》)

四、呕哕

1.胞中有大疝瘕积聚,与阴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补尺泽、太溪、手阳明、寸口,皆补之。(《针灸甲乙经》卷八)

2.葛氏治卒干呕不息方:灸两腕后两筋中一夫名间使,各七壮。灸心主、尺泽亦佳。(《肘后备急方》上卷、《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心主,古穴名,指大陵穴。

3.治卒哕,灸腹中、中府、胃管各数十壮,灸尺泽、巨阙各七壮。(《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4.呕吐上气,灸尺泽,在肘中,不三则七。(《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5.呕逆:中脘、尺泽。(《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五、腰痛

1.五种腰痛:泻尺泽,立效;未愈,昆仑。(《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2.腰闪挫气痛:尺泽忌灸、委中、人中、阳陵泉、束骨、昆仑、下茆。(《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3.五种腰痛,先针尺泽,后针清冷渊。(《针灸集书》卷上)

4.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针灸大成》卷九)

5.腰间闪挫泻人中,尺泽先将气下冲,肾俞泻先到先后,委中气下血流通。(《琼瑶神书》卷二)

六、其他病症

1.五脏一切疟,灸尺泽七壮。(《千金要方》卷十、《千金翼方》、《圣济总录》)

2.汗有自盗之分,不可以不知也。盖自汗为阳虚,不因劳动而自出也。盗汗为阴虚,睡而汗出,醒而收也。灸其尺泽,可以奏功。设未效者,膈俞灸之必然全愈。(《灸法秘传》)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5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