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经》
简说: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林下及山坡阴处。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环境,较耐寒,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止津止渴。临床用名有玉竹、蒸玉竹。
《神农本草经》:
萎蕤味甘,平。主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䵟,好颜色,润泽。
《名医别录》:
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药性论》:
君。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日华子本草》:
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忌。
《开宝本草》:
味甘,平,无毒。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药性赋》:
味甘,平,无毒。降也,升也,阳中阴也。其用有四:风淫四末不用,泪出两目眦烂;男子湿注腰疼,女子面生黑皯。
《汤液本草》:
气平,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久服去面黑皯。
《心》云:润肺除热。
《本草纲目》:
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余每用治虚劳寒热之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之,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
《本草经疏》:
萎蕤禀天地清和之气,而得稼穑之甘,故《本经》味甘平无毒,主诸不足。久服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别录》又主心腹结气,虚热,腰痛,茎中寒,目痛眦烂泪出。甄权:主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华子谓其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详味诸家所主,则知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譬诸盛德之人,无往不利,终始一节,做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为阴,而主驻颜;气为阳,而主轻身。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较良多,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证,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本草蒙筌》:
味甘,气平。无毒。益气补中,润肺除热。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天行热狂。止眦烂双眸,逐风淫四末。泽容颜去面黑䵟,气血令体康强。
《本草乘雅》:
女萎,动摇名风,不能动摇,名中风。无风大性故泽色轻身,皆属风力所转。
性禀醇和,如盛德君子,无往不利。故可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此药之能补益藏府,滋培血气,气为阳,则身轻;血为阴,则颜驻。根本既治,百疾自除矣。
《本草备要》:
平补而润,去风湿。甘平。补中益气,润心肺,悦颜色,除烦渴。
治风淫湿毒,目痛眦烂(风湿),寒热痁疟(痁,诗廉切,亦疟也),中风暴热,不能动摇,头痛腰痛(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虚。又有偏头痛者,左属风与血虚,右属痰热与气虚,腰痛亦有肾虚、气滞、痰积、血瘀、风寒、湿热之不同。凡挟虚、挟风湿者,宜葳蕤),茎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昂按:葳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症。故瞿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葳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时医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拙著《方解》:欲采葳蕤古方可以入补剂者,终不可得,则古人之罕用,亦可见矣)。
似黄精而差小,黄白多须(二药功用相近,而葳蕤更胜),竹刀刮去皮、节,蜜水或酒浸蒸用。畏咸卤(陶宏景曰:《本经》有女萎无葳蕤,《别录》有葳蕤无女蕤。功用正同,疑名异尔)。
《本经逢原》:
《本经》名女萎,又名玉竹甘平,无毒。肥白者良。入发散风热药生用,入补药蜜水拌。
葳蕤甘润性平,滋肺益肾,补而不壅,善调厥阴久袭之风,故《本经》治中风暴热等病,皆取其养正祛邪之力也。《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腰痛,茎中寒,目痛眦烂泪出。甄权主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千金》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葳蕤汤以之为君,其源本诸麻黄升麻汤,深得仲景之奥。时珍用治虚劳寒热,店疟不足之证,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温毒而已。又主小便卒淋,发热口干,眼黑头眩,目赤涩痛。其性虽润,而无伤犯脾胃、夺食泄泻之虞,但其性之缓耳。
《本草崇原》:
萎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身热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踒蹶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是诸不足之证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皯,好颜色而肌肤润泽。
愚按:萎蕤润泽腻,禀性阴柔,故《本经》主治中风暴热,古方主治风温灼热,所治皆主风热之病。近医谓萎蕤有人参之功,无分寒热燥湿,一概投入,以为补剂,不知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盖缘不考经书,咸为耳食所误。
《本草求真》:
[批]补肺阴止嗽,兼祛风湿。
萎蕤专入肺,兼入肝、脾、肾。一名玉竹。味甘性平,质润。据书载能补肺阴,及入肝、脾、肾以祛风湿,与人参、地黄,称为补剂上品。如《本经》所论,以治中风暴热等病;《别录》所论,以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目痛眦烂泪出;甄权所论,以治内虚不足,去虚痨客热,头痛不安;《千金》以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时珍以治寒疟,痁疟不足,皆以萎蕤为主。并云可以当参,其说未尝不是。但此气平力薄,既与人参力厚不若,复与地黄味浓不合,即使用至斤许,未有奇功。较之人参之补元,地黄之滋阴,不啻天渊矣。矧可用此当参以挽垂绝不倾乎。况书载云祛风除湿,不无疏泄,于补更云不及,曷云可称上剂耶。
《得配本草》:
萎蕤一名玉竹,甘,平。入手足太阴、少阴经。柔润补虚,善息肝风。治虚劳寒热痁疟。风温自汗灼热,头疼,目痛眦烂,男子湿注腰疼,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挟风湿诸症。用代参、地,大有殊功。
得薄荷、生姜,治目痛昏暗;得芭蕉根、滑石,治卒淋;得葵子、龙胆草、茯苓、前胡,治小儿痫病后身面虚肿;配赤芍、当归、黄连,煎汤熏洗眼赤涩痛。
《本草经解》:
葳蕤气平无毒,主心腹结气,虚弱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秉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中和湿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甘平之品,能清能润,故亦主心腹结气也。
其主虚热者,甘能补虚,平可清热也。
湿毒腰痛,及茎中寒,目痛眦烂泪出,皆太阳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经,起于目内眦,其直者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经,膀胱有湿毒,则湿气走腰而痛,走膀胱而茎寒矣。于是膀胱命火上炎于经络,目痛内眦烂而泪出也,故其主之者,膀胱之开合,皆由于气化。葳蕤气平益肺,肺气降则小便通,湿行火降,而诸症自平矣。盖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源,润其源则膀胱之湿亦行,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神农本草经读》:
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秉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身热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委厥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是诸不足之症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䵟,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身不老。
愚按:葳蕤润泽滑腻,秉性阴柔,故《本经》主治中风暴热;古方主治温风灼热,所治皆主风热之病。近医谓葳蕤有人参之功,无分寒热燥湿,一概投之以为补剂,不知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盖缘不考经书,咸为耳食所误。
《本经疏证》:
凡有节有液之物皆能通,故竹沥通风火阻经,菖蒲通风痰阻窍,萎蕤则通风热阻络者也。原夫气,人身之阳也,津唾血液,人身之阴也,若病邪以渐而来,彼此徐徐相引,或化为寒,或化为热,久则自相朋比。倘受邪既骤,感化甚速,则阳之从之也易,阴之即之也难,且阴原系泄泽骨节之物,势常依岩附险,乃适遭中风暴热,阳已与之俱化,阴犹倚势为梗,则阴之阻正足以助热之炽,阳之留正足以杀阴之结,两不相通而均不相下,近骱之短络遂痹,机械因之废弛矣,又何自能动摇耶?妙在萎蕤气味甘平,节节有须,冗密滑泽,不徒使络中之液能柔热之暴,且可使肌肉间热能化液之结,骨节既通,阳施阴化,血脉肤腠自尔和,畅濈然其汗出。于是乎始跌筋结肉者,巢氏云人手足边忽生如豆,如结筋,五十相连,肌理粗强于肉,谓之疣目,系风邪搏于肌肉而生,此非精与气相遇,遂互结不解而何?曰不足,明非津与气之有余,治以萎蕤,实与才所云云不殊矣,他如津滞而面生䵟疱,津枯而面不润泽,又何异于是哉!
《本草新编》:
萎蕤,味甘,气平,无毒。一名玉竹,即华佗所食漆叶青黏散中之青黏也。入心、肾、肺、肝、脾五脏。补中益气,润津除烦。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定狂止惊,眼目流泪,风淫手足,皆治之殊验。去黑斑,泽容颜,乌发须,又其小者。此物性纯,补虚热,且解湿毒。凡虚人兼风湿者,俱宜用之,但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近人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得人参补阳,乃阴阳既济之妙,所收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煎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病。盖人参得萎蕤益力,萎蕤得人参鼓勇也。
或问萎蕤,华元化加入漆叶,以黑髭须,近人用之不验,何也?盖萎蕤原不能乌须,因得漆叶,乃能黑矣,然漆叶离萎蕤又无效,二味两相制,两相成,今人用之不效者,非轻重之不同,即服食之不如法。犹记楚大中丞林公讳天擎者,曾服此方,年七旬而须髯如漆。问其服食方法,二味各等分,子、午、卯、酉之时,各服三分,数十年如一日也。天下能如林公之服法者乎。或一日服、一日不服,或早服、晚不服,或分两之服法者乎。或一日服、一日不服,或早服、晚不服,或分两之多寡不同,安得尽效哉。
或问萎蕤功用甚缓,今人皆比于人参之补益,谓人参之功验无力,萎蕤之功缓有成,然乎?否乎?嗟乎?萎蕤、人参,乌可同日论。人参有近功,更有后力,岂萎蕤之可比。惟是萎蕤功缓,久服实有专效,如中风痿症,佐人参为调理之药,殊有益耳。
或疑萎蕤为黄精之别种,黄精功用甚缓,宜萎蕤之功久缓,先生删黄精,取萎蕤,又谓之何?夫萎蕤实与黄精相同,删黄精而不删萎蕤者,取其治萎废之症,宜于缓图而得效,为不同于黄精也。
1.玉竹对心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扩张血管、升高血压、降低血脂和治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玉竹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
3.玉竹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
4.玉竹能清除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5.玉竹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6.玉竹有类似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也能抑制癌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