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修本草》
简说: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金陵草(鳢肠)的全草。我国各地均产。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功效:滋阴益肾、凉血止血。临床用名有旱莲草、墨旱莲、鳢肠。
《日华子本草》:
鳢肠,排脓,止血,通小肠,长须发,傅一切疮并蚕。
《本草纲目》:
乌髭发,益肾阴。
《本草蒙筌》:
味甘、酸,气平。无毒。染白发回乌,止赤痢变粪。须眉稀少,可望速生而繁;火疮发红,能使流血立已。
《本草乘雅》:
鳢,玄鳢,体色青玄。美在肠,形相肖也。盖肠,畅也。通畅胃气,为水谷道,心肺府,大小肠也。经云:肝主色,自入为青,入肾为黑。为肾之心药肝药,肝之肾药心药,心之肝药肾药也。故鳢肠产南而色玄,则凡毛发须收,色变于色者,使之各色其色耳。经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又为肺之脾药肾药,心药肝药矣。故鳢肠白华在秋,禀庚金之化,色味乃充,气平味甘,亦即土大舒和之用。又为脾之肾药心药,肝药肺药也。此以五星互呈,故得形藏敌应,为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弥肤致腠,诚驻形形物耳。若主血痢,正胃失通畅,致谷道不泌不分。盖鳢至难死,自非连者比。至主咸灸疮发,洪血不止,鳢肠脉胜而通心,色胜而通肝,则脉有所主,血有所藏,心主肾也,肝主肺也,水火既济矣,木金互交矣。
《本草备要》:
一名鲤肠,又名金陵草。
补肾甘咸,汁黑。补肾止血,黑发乌髭(《千金》云:当及时多收,其效甚速。《经疏》云:性凉不益脾胃,故《千金方》金陵煎丸用姜汁和剂)。
苗如旋覆,实似莲房,断之有计,须臾而黑。熬膏良。
《本草求真》:
[批]入肝肾凉血。
旱莲草专入肝、肾。即书所云鳢肠草、金陵草者是也。味甘而酸,性平色黑。功专入肝入肾,为止血凉血要剂。是以血痢煎膏用之,其血即止;须白汁涂,变白为黑;火疮发红,其红即退;齿牙动摇,擦之即固。合冬青子名二至丸,以补肝肾。但性阴寒,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经疏》。若不同以姜汁、椒红相兼修服者,必腹痛作泻。
《得配本草》:
甘、酸,凉。入足少阴经血分。凉血滋阴。疗脏毒,退肾热。灸疮发洪血不止者,敷之立已。血凉,诸病皆除。
得车前,治溺血;得川连,治热痢。佐绿豆,治热胀;入热酒,治痔漏。用汁冲。
利水,童便煮;恐妨胃,姜汁蒸。研末服,治脏毒。
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本经疏证》:
黑固水色,水却不黑,其有黑者,东海著黑水之洋,则水之极洼,不更他引处也。禹贡雍州黑水,则水之极僻,不通他流处,黑,殆引水使归之壑,不更移徙之窟欤?说者谓天本苍苍,而目之为元,则以其幽远不可穷,然则极下者黑,极高者亦黑,是黑者阴阳之廓而不可逾越已。旱莲质本不黑,即其汁亦何尝黑,乃出之俄顷,遽变为黑,此则方才逾越遂止不行之验也。故其所主之证,只长须眉一端,已可证其以黑护血为甚固,以血泽黑为甚速也。而血液之妄出,若吐若衄、金疮,均中无黑者,惟下利则有如污泥如败酱,皆缘色黑之物溃,血液遂随之以出。况铁炙疮痂必黑,至发而洪血,必黑者已破,是可见黑败而汁不固者,须以汁出而能变黑者止之。血属水而载火以行,黑非能止水,乃以拒火者也,以黑物止血,须识此义,而用旱莲则当以血中见黑为准。
《本草新编》:
旱莲草,味甘、酸,气平,无毒。入肾。能乌须鬓,止赤痢,治火疮。虽能乌须鬓,然不与补肾之药同施,未见取效之捷。煎膏染须鬓,亦必同倍子、明矾为佳。世人动欲变白,而不知其道,毋怪其不效也。夫须发之早白也,虽由于肾水之干燥,亦由于任督之空虚。任督之脉上通于唇口之间,下入于腰脐之内。肾虚而任督未虚者,重变为乌,必补任督,而更补肾也。然而补任督之药无多,仍宜补肾以生任督。盖任督原通于肾,故补肾而任督之气自生。旱莲草止能入肾,而不能入任督,又何能上通唇口哉?所以必宜与补肾之药同施,方有济耳。
或疑旱莲草入肾,故能变白。今既不能入任督,何能变白哉?然而变白之药,仍不外旱莲草也。是入肾者,其说正,而入任督者,其说非矣。吾子谓其入肾,而不入任督,何也?夫旱莲草之不通任督也,非私说也,予实闻之岐天师之训迪也。谓旱莲草性寒,而任督则喜温而不喜寒,故能降肾中之火,以解其焦枯,而不能暖任督之髓,以滋其润泽也。
《本草分经》:
甘、酸,寒。补肾固齿,凉血止血。
1.旱莲草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2.旱莲草对冠心病异常心电有改善作用。
3.旱莲草对活体动物体内染色体无潜在的诱变活力,无损伤染色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