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

治法:
扶阳开痞法
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方制: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主治: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伤寒痞满,从外之内,满在胸而不在胃,多属热邪,故宜苦寒泻之;若杂病之痞,从内之外,阳气外撤矣。若但以苦寒泻痞,恐其虚寒骤脱,故用三黄撤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

清·徐大椿前方乃法之最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此法更精,附子用煎,三味用泡,扶阳欲其热而性重,开痞欲其生而性轻也。

清·吕震大凡恶寒汗不出者属表实,恶寒汗自出者属表虚,若但汗出恶寒,仲景自有芍药甘草附子汤之制,今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则表虚而里实,但固表则里邪愈壅,但清里则表阳将亡,故以三黄附子合而用之,附子自能固表,三黄自能清里,且三黄得附子,其苦寒不致留滞阴邪;附子得三黄,其剽悍不致劫伤津液,此正善用反佐之法,故能一方而全收复阳驱邪之效。

清·尤在泾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益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凑,乃先圣之妙用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

清·舒驰远此汤治上热下寒之证,确乎有理,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取轻而补取重,制度之妙,全在神明运用之中。是必阳热结于上,阴寒结于下,用之乃为的对,若阴气上逆之痞证,不可用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6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