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和药性也。(《张氏医通·诸气门》)
清·王旭高此治形寒饮冷伤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鸡声者,痰气出入而咯也。由肺中冷,阳气不能宣其液,郁于肺而生声,乃复用《本经》主治咳逆上气之品,大泄阴液,宣通肺气。射干、紫菀,以苦泄之也,麻、辛、款、夏、生姜,以辛泄之也,五味子酸以收其正气,大枣甘以缓其下行,则射干、细辛、五味之性,从麻黄外达肺经,内通肺脏,泄肺之苦,遂肺之欲,补肺之正,温肺之阳,俾气道平而肺得阴阳之致,自无咳咯之声矣。(《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陈修园上气有咳与不咳之分,不咳者止是风邪上逆,咳者内有水气外有风邪也。此言咳而上气,而出一散邪下水之方也。(《时方歌括》)
近代验证
卜某,女, 20岁。
初诊 1958年7月21日。风寒外袭,痰饮恋肺,气喘咯痰不爽,喉中有声,脉弦苔薄,拟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出入,温表散寒,宣肺化饮。
炙麻黄2.4克 桂枝1.5克 细辛1.5克 干姜0.9克 五味子0.9克 制半夏6克 制厚朴2.4克 射干2.4克 炙紫菀6克 炙款冬6克 煅鹅管石3克 七剂。
二诊 气喘已减,喉中痰声未清,前方出入。
炙麻黄2.4克 桂枝1.5克 细辛1.5克 射干3克 厚朴2.4克 炙紫菀9克 炙款冬9克 杏仁9克 炙苏子4.5克(包煎) 煅鹅管石4.5克 五味子0.9克 七剂。
三诊 气喘渐平,鼻塞清涕,咳嗽。再从原方增减。
炙麻黄2.4克 射干3克 细辛0.9克 辛夷1.5克 炙紫菀9克 炙款冬9克 炙百部6克 杏仁9克 炙白苏子4.5克(包煎) 煅鹅管石4.5克 六剂
闻左,外感风寒,袭于肺胃,膏粱厚味,酿成痰浊,血瘀凝滞,壅结肺叶之间,致成肺痈。是以咳嗽气粗,痰秽如脓,胁痛难于转侧,振寒发热。舌苔白厚而腻,脉象浮紧而滑。病来涌急,非猛剂不为功,急仿《金鉴》射干麻黄汤合《金匮》皂荚丸,一以散发表邪,一以荡涤痰浊。
净麻黄四分 嫩射干八分 甜葶苈八分炒研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生甘草五分 苦桔梗一钱 嫩紫菀一钱 生苡仁四钱 冬瓜子四钱 川郁金五钱 皂荚末五分蜜为丸吞服
二诊:前投发散肺邪,荡涤痰浊之剂,得汗寒热已解,咳嗽气急于亦见轻减,而痰稠腥秽依然,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腻,脉滑数。胶粘之痰浊,蕴蓄之瘀湿,结于肺叶之间,一时难以肃清。今 宜制小其剂,蠲化痰浊,清肃肺气,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净蝉衣八分 嫩前胡八分 嫩射干五分 生甘草六分 桔梗一钱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炙紫菀一钱 生苡仁四钱 冬瓜子四钱 橘红络各一钱 桃仁泥一钱包。
按语
内有痰涎壅阻,外受风寒搏束,肺气失于宣畅,气为痰阻,喉中有声,冬春天气骤寒,每每遇此见证。射干麻黄汤,一方而兼散寒、开痰、下气、润燥四法,法法相因,圣人立方之法度如此,非识验俱到者,难以望其项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