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

治法:
温经散寒、固表实卫法
出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三两,炙 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方制:
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主治: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论选萃

清·尤在泾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骨,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金匮要略心典》)

明·赵以德此汤既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于方下又复言治脚气疼痛,必仲景历节条下有方而无药石,见脚气中方名同而有药,集书者遂两出之,且二病皆因寒湿伤于筋,麻黄开玄府,通腠理,散寒邪,解气痹;芍药以理血痹;甘草通经脉而和药;黄芪益卫气,气壮则邪退;乌头善走,入肝筋逐风寒;蜜煎以缓其性,使之留连筋骨,以利其屈伸,且蜜之润,又可益血养筋,并治乌头燥热之毒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近代验证

例一 治风湿性关节炎案(选自《金匮要略诠解》,《辽宁中医杂志》)

韩性,女34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发热痛甚则肿,游走不定,中药用过越婢汤,白虎加桂枝汤,麻黄加术汤,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西药用过祛风湿药,激素,发热已控制。但周身关节游走疼痛肿胀,手足不能屈伸,剧痛时烦躁不安,1日哭泣3-4次,有时非注射杜冷丁痛不解。舌淡苔白,脉象弦紧。《金匮》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处方:麻黄6克、赤芍12克、甘草6克、黄芪10克、制川乌3克、白蜜30克。

服两剂,痛似有缓解。原方川草乌改为生川乌,草乌5克,加细辛4克,服三剂痛大减,手足屈伸自如。药已见效,当重剂续进。生川乌、草乌改各6克,细辛改5克,再服3剂,疼痛基本控制。但服药后舌麻不仁,1-2小时后消失,此为乌头轻度中毒症状。原方剂量减轻再服。

处方:生川乌、草乌各5克、麻黄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细辛4克、白蜜(冲)30克。

加减30余剂,疼痛消除,行动自如。原方加减,出院调治。

例二 张明亚治痛痹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5.6)

张某某,女,28岁。1982年12月3日初诊。二年前,因产后大出血 后,复感风寒引致恶寒发热,周身骨节疼痛不能转侧。经诊查为风湿性关节炎,多方求医,服多种中西药,疗效不佳。近十余日,病情逐日加重。现全身关节掣痛,得温则舒,遇寒加剧,每午后肢体困重,疼痛更甚,舌体肿大、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气血亏虚,寒湿内侵之痛痹。治宜温经补血,散寒止痛。

拟方:川乌9克 黄芪24克 麻黄6克 炒白芍12克 炙甘草6克 当归12克 白蜜30克。

水煎服。5剂后,疼痛缓解;继进6剂,仅有腰痛,守原方加杜仲12克,续断12克,连服10剂,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三 张明亚治厥头痛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5.6)

许某某,男,22岁,学生。1980年8月10日初诊。三年前,被雨淋后罔患。自诉右侧面颊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经检查诊为三叉神经痛。经服药及神经阻断术等治疗,效果不显。近月余,疼痛昼夜不休,疼如电击,牵及右侧头痛,目不欲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弦。证属阴寒内盛,上犯清阳之厥头痛。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止痛。

拟方:川乌9克 麻黄9克 炒白芍12克 炙甘草6克 川芎10克 全蝎9克 白附子9克 白蜜30克。

水煎服。2剂后,痛减始入睡;6剂服尽,诸证悉平。一年后随访无复发,已考入中专读书。

按语

《素问》以营卫不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素问·痹论》:“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标疾滑利,不能入于腑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营卫不从,言其本,风寒湿三气杂至,言其标,此治痹之总纲也。乌头汤所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此即《素问》“寒气胜者为痛痹”是矣。以寒主收引,筋脉拘急,故不为屈伸。方中黄芪实卫,芍药和营,以图根本;麻黄辛温以开痹着,乌头大辛大热,逐寒而燥湿,辛热雄烈之品,最易耗津伤血,芍药、甘草和营敛阴,制麻、乌之辛散太过,且具柔肝缓急之功,正可治筋脉牵掣,不可屈伸者也。治标治本,有主有从,相反相成,此经方之法度,犹绳墨之不可废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39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