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

治法:
辛寒清气、补虚生津法
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组成:
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方制: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伤寒论》)。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金匮要略》)

方论选萃

清·汪琥白虎汤加人参,虽云取其生津液止渴,然亦必汗下后,胃气大虚,更兼汗多,热渴不解者,方可议加人参,否则勿轻加也。(《伤寒论辨证广注·卷六》)

清·沈明宗白虎加人参汤,用石膏甘寒,善解在里风热,同知母人参粳米助胃生津而止烦渴,俾胃津不竭,则邪去而病得解矣。(《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三》)

清·王晋三阳明热病化燥,用白虎加人参者,何也?石膏辛寒,仅能散表热,知母苦寒,仅能降里热,甘草、粳米仅能载药留于中焦。若胃经热久伤气,气虚不能生津者,必须人参养正回津,而后白虎汤乃能清化除燥。(《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白虎加参汤,大段治汗、吐、下之后,邪已去而有留热在于阳明,又因胃液干枯,故用之以生津解热,若更虚羸,则为竹叶石膏汤症矣。壮火食气,此方泻火,即所以生气者。(《伤寒论类方·卷三》)

清·张锡纯凡人外感之热炽盛,真阴又复亏损,此乃极危险之证,此时若但用生地黄、玄参诸滋阴之品不能奏效,即将此等药加于白虎汤中,亦不能奏效,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热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所以伤寒汗吐下后与渴者治以白虎汤时,仲圣不加他药而独加人参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近代验证

例一 魏长春治伤寒阳明少阳合病案(选自《魏长春医案》)

李某某,女,54岁。

初诊:伤寒七日,始起寒热类疟,今壮热,体温39.6℃,便闭六日未解,颧赤,自汗。脉象滑数;舌红,苔黄。素性急躁,肠胃热炽,深虑久热化燥。急以人参白虎合承气重剂清下。

西党参五钱 生石膏八钱 知母五钱 生甘草三钱 生苡仁八钱 生大黄四钱 元明粉三钱 川厚朴二钱 炒枳实二钱 一剂。

次诊:昨药后,便解二次,色赤而热,汗敛,有寒热往来之状,体温39℃,烦热,头痛。脉象弦滑;舌质红润,微苔。姑拟柴胡白虎合小陷胸法双解表里。

柴胡一钱 黄芩二钱 西党参三钱 炙甘草二钱 制半夏三钱 生姜一钱 红枣四枚 生石膏八钱 知母三钱 生苡仁八钱 全瓜蒌六钱 川黄连一钱 一剂。

三诊:昨又解大便二次,今先冷后热,头痛,善饥思纳。刻体温仍39℃;脉象弦滑;舌质红润,苔薄。素有郁热,少阳阳明之热未清,拟三黄石膏汤清下之。

生大黄四钱 黄柏三钱 黄连一钱 生石膏八钱 知母三钱 生甘草三钱 淡豆豉三钱 焦山栀三钱 白茅根五钱 西秦艽三钱 青蒿三钱 银柴胡一钱 一剂

四诊:昨药后,连泻三次,热减,体温38.5℃,面赤,头痛止,有咳嗽。脉象软缓;舌质红润。内火尚炽,治宜清降。

龙胆草一钱 青蒿三钱 炙鳖甲四钱 地骨皮三钱 银柴胡三钱 焦山栀三钱 生甘草一钱 石决明三钱 白茅根三钱 玄参三钱 怀牛膝三钱 生石膏五钱。

上方服一剂,次日去龙胆草,加当归龙荟丸三钱吞。

五诊:头痛止,无寒热,夜眠安,曾吐蛔。脉软缓;舌红润。拟甘寒柔肝养胃以善后。

原麦冬三钱 知母三钱 生苡仁五钱 天花粉三钱 鲜竹叶三钱 生甘草一钱 钩藤三钱 生石决明三钱 青蒿三钱 大生地四钱 银柴胡三钱 二剂。

服后,热尽,停药,渐健。

按语

先师张耀卿先生谓:白虎加人参汤方,用治暑入阳明,壮热多汗,面赤气粗,恶热心烦,头痛目眩,脉洪大重按无力或濡数或浮而无力者,颇能得心应手。方中人参,可以潞党参一两取代,功用不侔。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3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