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

治法:
散寒行瘀法
出处: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
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二钱,研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灵脂二钱,炒
方制:
水煎服。
主治:
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有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不孕症;胎漏;或经期腰痠少腹胀痛;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白带,少腹疼痛等症。

方论选萃

近代·冉先德本方乃治疗少腹瘀血的常用方,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凡少腹积块、痛经、崩漏、红带因少腹瘀血所致者,皆可应用。方中当归、赤芍、川芎为君,养血行血;蒲黄、灵脂、没药、元胡为臣,和血散瘀;官桂、干姜为佐,温经散寒。小茴香为使,温寒行气,引诸血药直达少腹病所,攻奏少腹逐瘀之效。(《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现代·李赓韶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行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以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医林改错注释》)

近代验证

例一 何任治崩漏案(选自《何任医案选》)

冯某某,女,27岁。

初诊:1977年4月26日。

经行点滴迁延时日,三年至今(八年前作过子宫浆膜瘤切除)。以祛瘀法为治。

当归9克 五灵脂6克 白芍12克 肉桂2.4克 女贞子6克 小茴香1.2克 炒黑蒲黄6克 五剂。

复诊:5月3日。药后经行量较多,色泽略转正。续以祛瘀为治。

五灵脂6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炒蒲黄6克 炮姜1.5克 肉桂3克 女贞子9克 小茴香1.2克 延胡索6克 旱莲草9克 川芎4.5克 没药3克 五剂。

三诊:5月11日。进少腹逐瘀法后,以益奇经法为续。

小茴香1.2克 炒当归6克 沙苑蒺藜9克 党参12克 鹿角霜4.5克 淡苁蓉6克 枸杞子12克 紫石英12克 补骨脂15克 川断6克 山萸肉9克 炒阿胶珠12克 五剂。

四诊:6月26日。本月经行量极少,已净,初有腹痛。以定经益血为法。

菟丝子9克 炒荆芥4.5克 白芍9克 鸡血藤6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 制香附9克 党参12克 山药15克 生甘草4.5克 五剂。

例二 王立山治不孕症案(选自《河北中医验案选·王立山诊》)

李某某,女,30岁。正定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人。结婚三年多不孕。近一年来,月事不调,前后无定期,经色紫暗,有块,少腹经常隐痛,经前尤甚。白带较多。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宫体小,后位。给予乙稀雌酚、黄体酮等药治疗未效。于1977年7月3日由大队保健站介绍就诊。

患者面色无华,两胁胀痛,经前乳房憋胀,少腹畏寒喜暖,两侧有肿块,压之有疼痛及憋胀感。经前白带较多。口唇微紫,舌质稍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据脉症合参,属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拟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剂,以调冲、任。宗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之。

方药:小茴香4.5克 醋元胡9克 没药9克 当归12克 木香6克 官桂6克 赤芍9克 蒲黄12克 五灵脂9克 香附9克 丹参9克 炮姜3克 水煎服。于经前连服三剂。

二诊(7月9日):自云上药连服三剂后,乳房憋胀大减,行经。腹痛明显好转,初时仍有血块,后三日经色转正常。少腹肿块压痛感减小,白带量减少。自觉胸腹舒适。脉象和缓。以原方去没药,加紫石英18克,川芎6克,淫羊藿12克。嘱下次经期前再进三剂,以观后效。患者遵嘱,连服三剂后,不久即怀孕,足月生一男婴(后因病而死)后又痛经复作,时过年余不孕。嘱仍按前方再服二剂,痛经愈,现已怀孕 3月余。体质较健。

按语

此治邪客少腹、足厥阴肝经脉络瘀滞法也。方以四物、失效两方出入,养血活血,破瘀通滞,去地黄之甘寒柔润,尤恐壅滞气机;官桂、茴香之用,一补命门而暖丹田,一暖肝脏而祛阴寒;干姜辛热,温气血而散沉寒。寒邪得辛热而驱散,脉络因散瘀而濬和,气血得以畅行,何病之有哉。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26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